首页>>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

流苏跳蛛

无危
学名:Portia fimbriata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雌 7–10 mm;雄略小(不含足展)
  • 体重:小型跳蛛;体重极轻,随个体变化
  • 寿命:约 1–2 年(环境与个体差异较大)

显著特点

专门捕猎其他蜘蛛的跳蛛;行为复杂;善用伪装和慢速接近;具优秀视力。

分布及栖息地

分布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多见于灌丛、树枝与其他蜘蛛网附近。

外观

全身长毛和流苏状缘毛;棕褐斑驳,酷似枯叶或网中残骸;前中眼巨大。

详细介绍

流苏跳蛛(Fringed Jumping Spider,Portia fimbriata)隶属跳蛛科 Salticidae, 是著名的“捕蛛专家”跳蛛之一,以超强视力、复杂行为和专门捕猎其他蜘蛛而闻名。 它全身披覆长毛和“流苏状”缘毛,外形如一团枯叶或碎虫,在树枝与蛛网间缓慢移动以接近猎物。


生态与生物学

  • 捕食策略:主要捕食其他蜘蛛及其卵囊,也会取食小昆虫。常在对方蛛网上假装成“风吹碎屑”或“小昆虫挣扎”,      用不规则轻拉蛛丝欺骗网主,伺机突袭。

  • 视力与智力:与其他跳蛛一样拥有发达的前中眼,具出色的立体视觉;实验表明其具有路线规划与简易“试错”能力,      常被视为行为最复杂的蜘蛛之一。

  • 活动时间:主要在白天活动,但接近猎物时会极慢速爬行或停顿,与环境中的枯叶、碎屑融为一体。


形态与识别

  • 体长:雌蛛约7–10 mm,雄蛛略小(不含足展)。

  • 体态:体型相对细长,腹部与足部具明显长毛和流苏状缘毛,轮廓不规则,利于伪装。

  • 体色:多为棕、褐、灰黑混合的斑驳色,酷似干枯植物或网中残骸。

  • 眼区:典型跳蛛的大前中眼非常显眼,正面观呈“萌眼”外观。


分布与栖息地

Portia fimbriata 记录于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及东南亚部分区域。 多活动于灌丛、树枝间以及其他蜘蛛的网附近,常在灌木层和林缘环境中出现。


人类与安全

  • 医学重要性:对人类几乎无医学重要性,体型很小、毒性弱,一般不会主动咬人。

  • 生态角色:在小尺度上充当“蜘蛛猎手”,对调节局部蛛类和昆虫群落具有一定作用。

  • 观察价值:因其行为复杂、外观独特,常成为科普和微距摄影的明星物种。

IUCN:Portia fimbriata 目前未评估(NE)

常见问题

Q1:流苏跳蛛会跳到人身上吗?跳蛛会利用跳跃逃跑或捕食,但极少刻意跳向人类,更多是因为受惊乱窜。

Q2:对人有危险吗?基本没有实际危险。即使被咬,多为轻微局部不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Q3:怎么和普通“家里小跳蛛”区分?流苏跳蛛毛更长、更乱,轮廓像一团枯叶;行为上在别的蛛网上“慢动作爬行”十分典型。

Q4:能在家中饲养观察吗?在遵守当地法规前提下,可用小盒+树枝/小网环境饲养,但需提供活体小昆虫/小蜘蛛作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