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印象中,鲨鱼几乎等同于“吃人的怪物”:电影《大白鲨》、新闻标题、社交媒体上的“血盆大口”画面,都在不断强化这种恐惧感。
但从客观数据看,你被狗、马、甚至牛伤害的概率都远高于被鲨鱼咬到。绝大多数鲨鱼一生中可能都不会主动接触人类。
不过,某些体型较大、咬合力强、习性大胆的鲨鱼,确实更容易与人类发生危险接触,也更频繁地出现在全球“无故攻击”记录中。
这篇文章就从科学和生态角度,带你系统了解:12种最常被认为“具攻击性”的鲨鱼,到底危险在哪里,又被人类误解了多少。

科学界通常依据以下标准来评估鲨鱼对人的风险:
是否有“无故攻击”(Unprovoked)记录
人在正常游泳、冲浪、潜水时被咬,而非去摸、抓、拉鲨鱼。
攻击后的严重程度
仅表皮擦伤,还是造成严重撕裂甚至死亡。
该物种的体型和捕食策略
是否习惯猎杀大型猎物、是否习惯“试咬”不明物体。
需要强调的是:
全球已知几百种鲨鱼中,真正与人类有攻击记录的只有几十种;
真正造成较多重伤或死亡的,主要集中在3–5种“大型近岸掠食者”身上;
很多咬伤事件发生在**水浑、猎物密集、或人为诱导(如喂食)**的情况下。
下面的12种,是在攻击记录、体型、行为习性等方面,都相对更需要我们“尊重与小心”的鲨鱼类型。
大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几乎是“危险鲨鱼”的代名词,也是电影《大白鲨》的原型。
在全球无故攻击记录中,大白鲨长期占据“出场次数”和“严重程度”的双第一。
成体体长可超过 6 米,体重巨大;
咬合力极强,一口就能咬下 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的肉;
会用“试探性咬一口”来判断某个物体是不是可以吃的——不幸的是,人类也可能被当成“样本”。
即便大白鲨咬了就走,不再回来,人类仍可能因失血或内脏严重损伤而死亡。
对人类来说,这可能是不幸的“误会”;对大白鲨来说,只是一次错误的猎食尝试。

虎鲨(Galeocerdo cuvier)常被称为“大海垃圾桶”,因为它们胃里什么都可能被发现:
煤块、油漆桶、烟盒、渔具、甚至各种奇怪的漂浮物。
体型巨大,常见个体长 3–5 米;
咬合力强,牙齿宽大、带锯齿,专门用来切开硬壳与骨骼;
与大白鲨不同,虎鲨一旦决定继续进食,不太会轻易松口。
它们可以轻松咬碎海龟壳,破开硬壳猎物。
同样,当目标变成“人”时,后果可想而知。
虎鲨多出没于:
温暖海域的 浅海、礁台附近;
深水与岸边交界的区域;
有鱼群与海龟的觅食热点。
也就是——很多人喜欢玩水、冲浪、潜水的地方。

牛鲨(Carcharhinus leucas)经常被专业人士列为最危险的鲨鱼之一,原因并不只是“脾气暴”。
身体粗壮、肌肉发达,性格大胆、好斗、领地意识强;
可在 淡水和咸水中生存,甚至能顺河流游进内陆;
经常出现在 极浅、浑浊的近岸水域——恰好是人类最爱涉水玩耍的地方。
很多科学家怀疑,部分记录中被归为“虎鲨”或“未知鲨鱼”的攻击事件,实际上可能是牛鲨所为,因为浑水中很难准确辨认物种。

“Requiem shark( requiem 鲨)”不是一个单一物种,而是一个庞大家族,包括:
灰礁鲨
黑鳍鲨
铜鲨
牛鲨等多种中大型近岸鲨鱼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体型中等偏大,游速快;
多生活在 暖水近岸海域;
捕食大量群游鱼、乌贼,遇到血腥或挣扎猎物易进入“兴奋状态”。
鱼枪捕鱼 时:被射中的鱼释放低频振动和血腥味,极易把这类鲨鱼吸引过来;
某些种类(如灰礁鲨)还有明显“威吓姿态”:
身体左右夸张摆动
背部拱起
胸鳍下压
张口示警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靠近,就属于“自找麻烦”。

沙虎鲨(Carcharias taurus)长相非常“凶”:大嘴里塞满尖长、乱刺的牙齿,很多都露在嘴巴外面。
但事实是,它们 远没有长相那么凶残。
体型粗壮,雌性可超过 3 米;
分布广泛,生活在多种温暖与温带海域;
常出现在 近岸、礁区、浅湾 等区域。
大部分情况下对人类很温和,常被潜水员近距离观察;
多数攻击记录都与 挑衅或误触 有关,例如:
被鱼枪射中或误钩到
被人触碰、拉扯时自卫反应
有攻击记录,但迄今 几乎无致死案例。
由于繁殖率低且长期被捕捞,沙虎鲨在很多地区被列为 易危或受胁物种,更需要被保护,而不是被恐惧。

黑鳍鲨(Carcharhinus limbatus)是典型的中小型 requiem 鲨,
在美国佛罗里达等地,冲浪者腿上那种“轻咬一口就跑”的咬伤,有不少都是它的“作品”。
一般体长约 1.5 米、体重约 18 公斤;
背鳍、尾鳍、胸鳍末端有明显 黑色尖端;
经常在 近岸浅水、河口、红树林、河口湾 等区域活动。
它们喜欢追逐 小型群游鱼(如沙丁鱼),而这些鱼常靠近岸边;
在浑水中,鱼群掀起的水花和人体四肢的动作容易混淆;
绝大多数咬伤是 小范围试咬,随后立即逃离。
对人造成的伤害通常较轻,多为皮肉伤。

“Wobbegong”指一类底栖的地毯鲨(Orectolobus 属),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等地。
它们擅长 伪装,整天趴在海底,看起来像长了“胡须的地毯”;
一旦有鱼、甲壳类或“某人的脚”靠得太近,就会闪电般咬合;
最麻烦的是——它们一旦咬上去,非常不愿松口,会造成严重撕裂伤。
多数攻击案例出现在:
潜水员不小心把手脚放得太近;
游客在浅水区 踩到了 它们。
总体来说,它们更像是受惊反击,而不是主动追人攻击。

双髻鲨是一类头部长得像“锤子”的鲨鱼,包括多种双髻鲨、扇形双髻鲨、巨双髻鲨等。
宽大的“锤头”帮助它们增强感知能力,特别是对电场信号极其敏感;
能精准定位藏在沙中的鱼类、鳐鱼等猎物;
某些种类(如巨双髻鲨)体型可达 6 米以上。
虽然长相“震撼”,但记录在案的攻击事件并不多;
多数情况下,它们对人类保持距离,只是好奇地绕圈观察;
真正的危险更多出现在:
被鱼枪击伤
被围困、逼近
或在喂食活动中被刺激

旋转鲨(Carcharhinus brevipinna)因其捕食时的标志性动作得名——
它们会高速冲入鱼群,然后 一边上冲一边高速旋转;
有时会带着旋转跳出水面,看起来像在“空翻”。
主要觅食小型群游鱼和乌贼;
在鱼群靠近岸边、而水又比较浑浊时,很可能误把四肢当成鱼咬一口;
已记录的攻击事件不算多,一般伤势也相对较轻。
铜鲨(Carcharhinus brachyurus)是一种大型 requiem 鲨,
因体色带有青铜、橄榄色光泽而得名。
雄性成熟体长约 2–2.3 米,雌性可接近 2.4 米 或更大;
主要分布在 温带沿海海域,如澳洲、新西兰、南非、南美部分海域;
喜欢跟随迁徙的沙丁鱼群、鲱鱼群游走。
为捕食 大量群游鱼,常在近岸、浪区附近游动;
在饵料充足时可能变得较为“冲动”;
若同时存在鱼枪捕鱼、抛撒鱼饵等行为,人类与它们的危险距离会大幅缩短。

黑鳍礁鲨(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是热带珊瑚礁上非常常见的小中型鲨鱼。
一般体长不足 1.6 米;
背鳍和尾鳍末端有明显 黑色斑块;
常在 极浅的礁区、水深只有几米的地方来回巡游。
通常 胆小而敏感,更倾向于避开人类;
在喂食、捕鱼或水浑、有血腥气的环境中可能被激怒,产生咬人行为;
绝大多数在记录中的咬伤事件,严重程度有限。
大洋白鳍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是公认的 高海域最具威胁的鲨鱼之一。
它主要生活在 远洋深水,距离海岸很远;
在二战等战争时期,许多船只沉没、飞机坠海,留下大量漂浮在海上的士兵;
大洋白鳍鲨被认为是最早赶到失事海域的鲨鱼之一,
很多当年失踪的遇难者,被认为极可能死于它们之口,但未被记录为“鲨鱼攻击”。
体型中等偏大,但性格极为大胆、好奇且坚持;
面对潜水员不会像很多鲨鱼那样迅速离开,而是不断近距离盘旋、靠近;
在开阔无掩护的深海环境中遇到它,需要格外冷静与专业的应对。

近年全球每年的无故鲨鱼咬人事件大致在几十起左右,真正的死亡案例更是个位数或十几例左右。
分布特征大致如下:
美国:记录数量最高,主要因为
海岸线长
海滩游客多
冲浪、潜水等水上活动极为普遍
澳大利亚:总体事件数少于美国,但
大型鲨鱼较多
海域环境复杂
部分年份中重伤和死亡比例略高。
其他如南非、巴西、墨西哥、埃及、太平洋及印度洋一些岛屿国家,也零星出现事件。
对比每年数以亿计的下海游泳、冲浪、潜水人次,
被鲨鱼咬到甚至丧命,依然是极低概率事件。
在美国,事件集中在:
佛罗里达州:
冲浪者众多 + 浅海小鲨鱼密集 = 轻微咬伤事件较多;
夏威夷:
虎鲨等大型掠食者存在,
冲浪、自由潜活动活跃,偶尔出现严重咬伤乃至死亡;
加州、卡罗来纳州、纽约等地:
季节性有大白鲨、近岸鲨鱼活动,
主要涉及冲浪者或礁区活动者。
大多数美国境内的鲨鱼咬伤属于:
“一口就走”式的轻度攻击,很少出现被持续追击撕咬的情况。
从“无故攻击次数 + 严重程度”的综合角度,一般认为:
大白鲨
虎鲨
牛鲨
是对人类 潜在威胁最大的三大鲨鱼。
在被可靠记录的案例中,大白鲨发生的无故攻击和死亡事件数最多。
但需注意:
一些发展中国家并不完整记录或上报事件;
很多攻击事件中,目击者难以准确辨认鲨鱼种类。
双髻鲨极少攻击人类。
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只是远远观察,保持一定距离。
已记录的少量咬人事件,多与:
被鱼枪击中
被逼入角落
喂食诱导
等强刺激行为有关。
从全球累计攻击与死亡案例来看,虎鲨略高;
从与人类接触机会来看,在浅水、河口、淡水区域,牛鲨出现频率更高。
如果你在 海岛大洋岸边,虎鲨可能是更大威胁;
如果你在 河口、红树林、浑浊浅滩,牛鲨则更值得警惕。
许多经验丰富的专业潜水员,会在受控条件下与虎鲨同水。
风险控制关键在于:
避免随意喂食、触摸或刺激鲨鱼;
遵守当地潜水运营商的安全规范;
尽量在 能见度良好、非捕鱼区域活动;
始终记住:它们是 顶级掠食者,而非温顺宠物。
从统计概率看,被鲨鱼攻击的风险仍然很低,但所有与大型鲨鱼的互动都应建立在敬畏与节制之上。
这12种鲨鱼之所以常被列入“最具攻击性名单”,并不意味着它们:
会主动“猎杀人类”;
会为了“吃人”而特意靠近海滩。
更多的时候,它们只是:
进行 误判(把人类当成猎物或不明物体试咬);
被 挑衅或骚扰;
在 极度兴奋的捕食环境中误伤人类。
相反,人类每年通过渔业、兼捕、割鳍等方式杀死的鲨鱼,远远多于被鲨鱼伤害的人数。
在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中,鲨鱼作为顶级掠食者,对于维系鱼群结构、控制疾病和保持生态平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解鲨鱼的真实风险,同时也理解它们的生态价值,
或许是我们真正“走出恐惧片思维”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Allen, Thomas B.《鲨鱼袭击:原因及规避方法》。莱昂斯出版社,2001年。
Bester, Cathleen.《远洋白鳍鲨》。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鱼类学系。(2022年5月20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carcharhinus-longimanus/
Braun, David.《水下摄影师谈与鲨鱼共泳》。《国家地理新闻》,2005年3月8日。(2022年5月20日)
BrighCst, Michael.《鲨鱼的私生活:神话背后的真相》。斯塔克波尔出版社,1999年。
Burgess, G.H.《从视角看鲨鱼袭击》。国际鲨鱼袭击档案。 (2022年5月20日)http://www.flmnh.ufl.edu/fish/sharks/attacks/perspect.htm
Castro, Jose L. 和 Peebles, Diane Rome。《北美鲨鱼》。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2022年5月20日)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KQdeVX1yX6AC&pg=PA406&dq=copper+shark+attack&hl=en&ei=8ynVTojHIsnX0QHrlemgAg&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3&ved=0CEUQ6AEwAg#v=onepage&q=copper%20shark%20attack&f=false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大白鲨数量低于此前预期”。 2011年3月11日。(2011年11月21日)http://www.csmonitor.com/Environment/Wildlife/2011/0311/Great-white-shark-population-lower-than-previously-believed
Compagno, Leonard J.V. “粮农组织物种目录。第4卷。世界鲨鱼。迄今为止已知鲨鱼物种的带注释和图解目录。第2部分。真鲨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984年。(2022年5月20日)https://www.fao.org/3/ad123e/ad123e00.htm
Dehart, Andy. 私人信件。2008年7月18日。
Dell'Amore, Christine. “捕获并放生了最大的大白鲨。”《国家地理新闻》。 2011年5月6日。(2022年5月20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509063931/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1/05/110506-biggest-great-white-sharks-apache-caught-animals-science/
丁格库斯,圭多。《鲨鱼观察者指南》。漫游者出版社。1985年。
格雷斯,马克。《北大西洋西部真鲨(软骨鱼纲:真鲨科)野外指南》。2001年11月。(2022年5月20日)https://spo.nmfs.noaa.gov/sites/default/files/legacy-pdfs/tr153.pdf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 “美国鲨鱼袭击致死人数与犬类袭击致死人数比较:2001-2010 年。” 2011 年 2 月 10 日。(2022 年 5 月 20 日)http://www.flmnh.ufl.edu/fish/sharks/attacks/relariskdog.htm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黑鳍鲨。”(2022 年 5 月 20 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carcharhinus-limbatus/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蓝鲨。”(2022 年 5 月 20 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prionace-glauca/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牛鲨。” (2022年5月20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carcharhinus-leucas/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锤头鲨”。(2011年11月21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sphyrna-mokarran/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斑点直唇鲨”。(2022年5月20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orectolobus-maculatus/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沙虎鲨”。(2022年5月20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carcharias-taurus/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 “虎鲨。”(2022年5月20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galeocerdo-cuvier/
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大白鲨。”(2022年5月20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carcharodon-carcharias/
保险信息研究所 (III),III.org。“聚焦:犬咬伤责任。”(2022年3月29日。)(2022年5月20日)https://www.iii.org/article/spotlight-on-dog-bite-liability
国际鲨鱼袭击档案,Floridamuseum.ufl.edu。 “美国鲨鱼袭击事件与纽约市鲨鱼咬伤事件对比”(2022年5月20日)http://www.flmnh.ufl.edu/fish/sharks/attacks/relariskcity.htm
国际鲨鱼袭击档案。Floridamuseum.ufl.edu。“国际鲨鱼袭击联盟(ISAF)关于鲨鱼袭击物种的统计数据。”2008年1月29日。(2022年5月20日)http://www.flmnh.ufl.edu/fish/sharks/statistics/species2.htm
国际鲨鱼袭击档案。Floridamuseum.ufl.edu。“青铜鲨:Carcharhinus brachyurus。”(2022年5月20日)https://www.floridamuseum.ufl.edu/discover-fish/species-profiles/carcharhinus-brachyurus/
国际鲨鱼袭击档案。 (2022年5月20日)http://www.flmnh.ufl.edu/fish/Sharks/ISAF/ISAF.htm
国际鲨鱼袭击档案。Floridamuseum.ufl.edu。“ISAF关于鲨鱼袭击物种的统计数据。”(2022年5月20日)http://www.flmnh.ufl.edu/fish/Sharks/Statistics/species2.htm
Lineaweaver, Thomas H. 和 Richard H. Backus。《鲨鱼的自然史》。Nick Lyons Books/Schocken Books。1984年。
Lloyd, Robin。“专家称,鲨鱼袭击并非故事的全部。” Live Science。2008年2月27日。(2022年5月20日)https://www.nbcnews.com/id/wbna23376259
Marinebio.org。“蓝鲨,Prionace glauca。” 1998。(2022年5月20日)https://www.marinebio.org/species/blue-sharks/prionace-glauca/
Martin, R. Aidan。“为什么鲨鱼袭击事件频发?” ReefQuest鲨鱼研究中心。2022年5月20日 http://www.elasmo-research.org/education/topics/saf_attacks.htm
蒙特雷湾水族馆。“远洋白鳍鲨展区。”(2022年5月20日)https://www.zoochat.com/community/threads/oceanic-whitetip-shark-exhibit.467458/
国家地理野生频道。“锤头鲨。” (2011年11月21日)http://animals.nationalgeographic.com/animals/fish/hammerhead-shark/
Parker, Steve 和 Jane. 《鲨鱼百科全书》。萤火虫出版社。2002年。
Raffaele, Paul. “别再提《大白鲨》了,现在该关注……大脑!”《史密森尼》。2008年6月。(2022年5月20日)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603015155/http://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great-white-sharks.html
Randall, John E. 《阿曼沿海鱼类》。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1995年(2022年11月21日)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TnWYDUE1ibkC&printsec=frontcover#v=onepage&q&f=false
Ritter, Erich K. “鲨鱼袭击的剖析。” Shark Info. 1999年。(2022年5月20日)http://www.sharkinfo.ch/SI4_99e/accidents.html
Ritter, Erich K. “哪些鲨鱼种类真正危险?” Shark Info. 1999年。(2022年5月20日)http://www.sharkinfo.ch/SI1_99e/attacks2.html
鲨鱼研究所。“青铜鲨——短吻真鲨。” Sharks.org。 (2022年5月20日)https://www.sharks.org/bronze-whaler-shark-carcharhinus-brachyurus
鲨鱼研究委员会。“北美太平洋沿岸的鲨鱼/人类互动”。(2022年5月20日)http://www.sharkresearchcommittee.com/interactions.htm
迈克尔·坦尼森。“杀手获得尊重”。《国家野生动物》。2000年8/9月。
马特·沃克。“无故鲨鱼袭击是否越来越常见?”BBC自然频道。2011年8月17日。(2022年5月20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825015650/http://www.bbc.co.uk/nature/14559836
动物标签: 鲨鱼
我们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作了这篇文章,然后确保它经过 动物top 编辑的事实核查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