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物>>爬行动物>>有鳞目

黑眉锦蛇

无危
学名:Orthriophis taeniurus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体征数据

  • 体长:常见 1.5–2.2 米(个别更长)
  • 体重:0.8–1.5 千克(随体长而变)
  • 寿命:野外估计 10–15 年;人工饲养可更久

显著特点

无毒;善攀爬与潜入洞穴;眼后粗黑眉纹;日行性(晨昏活跃);控鼠益蛇。

分布及栖息地

中国东南与台湾、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的林缘、农林镶嵌地、岩洞与村落周边。

外观

黄褐至橄榄色;头侧黑眉纹延至颈侧;后躯暗色横带;腹部黄白。

详细介绍

黑眉锦蛇Orthriophis taeniurus,旧属 Elaphe),又称“美丽锦蛇/洞穴鼠蛇(cave racer)”, 为东亚—东南亚分布广的无毒游蛇科物种。其眼后延至颈侧的黑色眉纹是显著识别特征, 体形修长善攀爬,主要捕食啮齿类与鸟类。IUCN:无危(LC)

生态与行为

活动于林缘、农林镶嵌地、岩洞与村落附近,日行性并在晨昏更活跃;擅长攀树与入洞。 以鼠类、鸟卵与雏鸟为主食,亦食蜥蜴;受惊时振尾并释放麝腺气味以威吓。

形态与识别

成体常 1.5–2.2 米(个别更长),体色黄褐至橄榄;头侧具粗壮黑眉纹,体后半多暗色横带,腹部黄白。 与王锦蛇等近似种相比,眉纹更粗且延至颈侧,体侧色带对比分明。

繁殖

卵生:春夏交配,夏季产卵6–18 枚,孵化约 50–70 天(受温度影响)。

分布

中国东南部与台湾、越南北中部、老挝、泰国、缅甸等山地丘陵及城郊林地;多为留栖,随季节/海拔在林地与农地间移动。

威胁与保护

总体广布稳定,但局部受栖息地破碎化与道路致死影响;在城郊的“控鼠益蛇”科普与道路爬行通道可降低冲突。

常见问题

Q1:有毒吗?无毒;受威胁时会振尾与释放气味。

Q2:与其它锦蛇如何区分?眼后粗黑“眉纹”延至颈侧、后躯横带明显。

Q3:吃什么?以鼠类为主,也吃鸟卵、雏鸟与小型爬行类。

Q4:能否饲养?遵守当地法律,优先人工繁育个体,勿购买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