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狗的幼崽叫什么?”、“猪的幼崽叫什么?”,大多数人都能立刻答上来:小狗、小猪。可如果问题换成“鱼的幼崽出生时叫什么?在最初的生长阶段又如何称呼?”,很多人可能就会一时语塞。其实,鱼的幼体同样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因此容易遗忘。本文将详细介绍鱼类幼崽的学名、繁殖方式以及“鱼苗(alevín)”的含义。
鱼类是一大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身体一般覆盖鳞片,依靠鳍来游动,以鳃进行呼吸。鳃的功能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肺,能从水中提取溶解氧。
鱼类种类极其丰富:
既有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中的物种(如鲤鱼、鳟鱼);
也有栖息在咸水海洋中的鱼类(如金枪鱼、鲨鱼);
体型差异巨大,从热带水域的迷你观赏鱼到体长数米的鲨鱼、金枪鱼都有分布。
因此,鱼类并非单一物种,而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动物群体。
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受精在雌鱼体内完成,最终直接产下活体幼鱼。幼鱼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这种方式在鱼类中较少见,但在鲨鱼和鳐鱼中比较典型。
受精仍在雌鱼体内完成,但雌鱼排出的不是直接成形的幼体,而是带壳的受精卵。卵会在母体中部分发育,孵化后再排出。这种方式在海水鱼类中相对罕见。
这是鱼类最常见的繁殖方式。雌鱼产卵于外界水体中,雄鱼再将精子排出覆盖在卵上完成体外受精。之后受精卵在水中继续发育,直至孵化出幼体。大多数常见的淡水鱼和海鱼都属于此类。
无论鱼类采取哪种繁殖方式,鱼的幼崽在学术上有一个统一的称呼:鱼苗(西班牙语:alevín)。
“鱼苗”指的是鱼类从离开卵壳或母体,一直到尚未完全成熟、无法繁殖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鱼体型较小,身体组织尚未完全发育,但已能独立摄食和游动。
在有些情况下,“鱼苗”甚至可以指即将孵化、但已能在卵中清晰看到鱼体形态的胚胎。
换句话说,只要是鱼类幼体,不论是鲑鱼、鲤鱼还是鲨鱼,都可以称为“鱼苗”。
在语言习惯中,很多动物幼崽有特定的称呼:
马 → 驹(小马驹)
狗 → 幼犬 / 小狗
兔子 → 小兔 / 窝兔
猪 → 小猪仔
但鱼类却无论种类,都统一称为“鱼苗”。这并不是因为鱼类在生物学上没有差异,而是语言演化的结果:
对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我们会创造出更具体的称呼。
而鱼类长期生活在水中,与人类互动相对较少,因此在口语中只保留了一个笼统的称呼。
鱼类的幼崽在出生或孵化后,统称为 鱼苗。这一称呼不区分具体物种,而是涵盖了从孵化到未成熟阶段的所有鱼类幼体。虽然语言上简单统一,但生物学上,鱼苗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却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下次谈论鱼类的繁殖时,如果有人问:“鱼宝宝叫什么?”,你可以自信地回答:鱼苗!
动物标签: 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