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食肉目

2022-08-21 18:13:28 103

的简要介绍

豺外文名Dhole,外形与狼、狗等相近,但比狼略小,而远大于赤狐。

1661077366182788.jpeg

豺的牙齿结构显示,它比狼的肉食性更强,豺擅长游泳、跳跃和攀岩,是现存犬科动物中本领最多、最灵活的种类,也是捕猎能力最强的犬科动物之一。

因栖息地破坏和人为狩猎导致的有蹄类等野生猎物的减少,迫使豺的活动范围向村落扩展,盗食家畜,人们常以害兽加以捕杀,致使各地都处于濒危状况。此外,豺还容易受到家犬带来的犬瘟热等传染病的危害。豺活动范围广阔,因而更容易与人类发生冲突,与家犬发生接触。因此,豺在全球数量锐减,濒临灭绝。IUCN2015年估计全球成熟个体数仅949-2215只。

过去各地把豺都以害兽对待未予保护,导致豺在东北、华南等地绝迹。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先将豺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随后于2021年又升级为I级保护,禁止任意捕猎。随着森林类型保护区的增加,豺在部分地区重新出现。如四川黑水河自然保护区,随着居民迁出保护区,植被恢复,已能见到10余只的社群活动。它们主食羚牛、鬣羚、斑羚和毛冠鹿等衰老个体,对平衡和复壮有蹄类种群起到了一定效应。部分山区,由于野猪、猪獾和狗獾等危害玉米作物,把豺视为神豺,帮助他们控制了野兽对作物的危害,有了朴素的保护意识。

豺是最难在动物园中繁殖的犬科动物之一。因其对环境极其敏感,需要大面积的活动场地、足够的躲避空间、可以俯瞰游人的制高点以及水池;另外同一笼舍中的豺必须大于3只,才可正常繁殖。因此,我国动物园中的豺,相继消亡;2022年时,我国仅有浙江安吉中南百草园还有种源来自国外的豺的圈养繁殖种群,石家庄动物园、广州动物园、上海动物园、昆明动物园等少数动物园也还有少量豺。在北美,也仅有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明尼苏达动物园、The Wilds等少数动物园还有饲养繁殖。2022年时,豺的圈养种群主要在欧洲和印度等国的动物园。其中欧洲圈养豺的血统,主要来自莫斯科动物园50年代从我国青海引进的两只豺,以及一只来自美国繁育场的来源不明的豺。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豺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头宽,额扁平而低,吻部较短,耳半圆形;额骨的中部隆起,所以从侧面看上去,从额头到吻部的头顶轮廓没有明显的凹陷,不像其他犬类那样有显著的脑门。豺的四肢也比狼稍短,有助于在山地峭壁间攀岩,以及林间穿行;尾较粗,毛蓬松而下垂,呈棕黑色,类似狐尾,尖端为黑色或棕色。体毛厚密而粗糙,体色随季节和产地的不同而异,一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内侧为淡白色、黄色或浅棕色。北方的豺,外表粗犷,白色的腹部和红棕色的背部界限分明,对比明显,而且颊部和吻部多白色,两颊和颈部毛发很长,显得脸部和头颈很宽;南方的豺,体型苗条,腹部多为浅黄色,与背部的颜色对比不如北方豺明显,而且很多个体的吻部和颊部为黑色,头颈也没有北方豺那样的鬃毛状的长毛,显得脸型精瘦。下颌每侧具2个臼齿;在犬科中,只有南美的薮犬的下臼齿也是每侧2枚,其余种类的下臼齿都是每侧3枚甚至4枚。
豺的交配季节一般发生在9至2月,在繁殖季节,雄兽和雌兽多成对活动。雌兽的妊娠期约为66-69天左右,产仔则在冬季,每胎产4-6仔,最多为9仔。

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曾广布于亚洲东部、北部、中部、南部和东南部,但从20世纪中期开始,种群和分布范围急剧南缩,已在俄罗斯、朝鲜、蒙古、中亚和我国东北绝迹;在国外仅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
我国的豺也濒临绝迹,在2012-2022年十年间,仅在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的26个县市记录到豺的确切影像。其中藏东南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的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与甘肃交界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等,都有较多的记录。
豺在各个地区的密度均较为稀疏,数量远不如狐、狼等那样多。栖息的环境也十分复杂,无论是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各种森林,还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亚高山林地,甚至海拔5300米的高山草甸和高山裸岩等地带,都能发现它的踪迹;但与狼不同,它们无法适应荒漠。不过,豺最喜好的生境还是森林覆盖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它居住岩石缝隙、天然洞穴,或隐匿在灌木丛薮之中,但不会自己挖掘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