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Mustelidae),是一类适应性强的小型掠食动物。全球已知的主要獾种类包括欧洲獾、美洲獾、蜜獾、以及多种亚洲鼬獾等。
分布于欧洲、西亚和中亚部分地区,生活于落叶林、混交林、草原和灌丛中,也会出现在郊区和城市公园。海拔分布最高可达2000米。体型结实,是典型的挖掘型哺乳动物。
广泛分布于俄罗斯、中国乃至喜马拉雅山地区,栖息地包括森林、高原、草原与苔原。其生殖周期包含胚胎着床延迟,幼崽通常在1月至3月间出生。
体长约33–43厘米,尾长15–23厘米,分布于东南亚。夜行性,栖息于洞穴或树洞。以昆虫、水果、小动物为食,有臭腺可在威胁时喷出恶臭物质。
生活于北美干旱地区,如美国西部与加拿大草原。体长42–65厘米,重约4–12公斤。以鼠类、松鼠、兔等为主食,性格独居,繁殖期在夏末,春季产仔。
分布于非洲、中东和印度。体长约85厘米,肩高30厘米,头颈灰色、腹部黑色。以蜜、腐肉及大中型猎物为食。以勇猛著称,有时与养蜂人发生冲突。
特产于婆罗洲北部,有灰褐到黑色的毛皮,面部具白色“鼬状”面罩。具强爪与适应攀爬的足垫结构,主要栖于高山雨林,受森林砍伐威胁。
分布于尼泊尔、越南、柬埔寨等地。体长30多厘米,重1–3公斤,灰褐色毛皮、背部有白色条纹。善于挖掘与攀爬,以昆虫和蜗牛为主食。
爪哇与巴厘岛特有种,夜行性,分布于海拔1300–2000米的山区森林。棕红色丝状毛发,面部与胸部具白色斑点。社会性强,常成小群活动。
分布于爪哇、婆罗洲、苏门答腊和纳图纳岛等地,体长约50厘米,重3.6公斤。可释放极其强烈的臭液来驱敌。栖于山地洞穴,以昆虫、鸟类和植物为食。
菲律宾巴拉望及其周边岛屿特有种,体长32–46厘米,重2.5公斤。黑色毛发夹有白斑,臭腺发达。常见于草原与农地,属易危物种。
动物标签: 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