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食肉目

花面狸

2022-12-15 17:37:48 115

花面狸的简要介绍

花面狸(学名:Paguma larvata)外文名Masked Palm Civet,是灵猫科、花面狸属食肉动物,有16个亚种,俗称果子狸。

41856857af0c0e134e2a4d3fac312c1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花面狸营家族生活,常雌雄老幼同栖一穴。交配季节也常成对活动。极善攀缘,能靠其灵巧的四肢和长尾在树枝间攀跳自如,觅食树果,追捕小鸟和松鼠。遇惊吓时,往往从树上跳下。若遇猎犬追赶,则上树或逃进洞穴中躲藏。花面狸多在树上活动和觅食。当发现有成熟果子时,往往反复觅食,每晚必来。树上留下斑斑爪痕。树杈上和树根附近常有许多带核果的粪便。主要以带酸甜味的各种浆果或核果为主食,例如:多种榕树果、麻楝果、长青栎果以及桃、杏、梨、荔枝、龙眼等。此外,也捕食小动物,胃检发现动物残骸有鸟毛、鸟卵壳、野鸡脚爪、青蛙、蚯蚓、田螺、蚂蟥、蚱蜢等。

花面狸发情交配期多在每年的3-4月,产仔期为5-6月。两性在发情期间食欲均减退。雌兽发情期可延续3-5天。雌兽发情时,表现非常不安,交配方式与大灵猫相似。但花面狸交配过程较长,约需2分钟左右。交配时,雌兽发出“唧唧”叫声。可多次交配,有时,一日内可达20余次。每次交配间隔时间仅4-5分钟。怀孕期约2个月。母兽产仔多在夜间进行。产仔时,常发出“唧唧”叫声,每胎2-4仔。

花面狸乳齿的脱换期大约始于出生当年的10月份。一直要延续到第二年秋季,恒齿才全部长齐。也和大多数灵猫动物一样,第三年春末,即可达到性成熟。上下颌恒齿的生齿序与椰子狸相似。但花面狸第二上臼齿有不少个体可完全不荫发而缺失。花面狸在动物园中可活10-15年。

人工饲养的花面狸毛绒厚软,板质良好者为上品,系中国出口大宗皮张之一,毛皮可制裘、皮帽、手套,针毛可制毛刷和笔。入药部位:骨骼(狸骨Os Felis bengalensis)、脂肪、肉。功能与主治:①狸骨:祛风湿,壮筋骨,滋补安神;用治风湿关节痛。②脂肪:润肤;用治皮肤皲裂、烫火伤。③肉:滋补养颜。

在有些地区,花面狸常到果园中盗食水果,在中国四川北部地区,据说尚能危害玉米和未开花的棉桃,但一般危害不大。因捕食鼠类而有感染鼠疫机会,中国云南曾从花面狸血清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2013年11月1日《科技日报》报道,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团队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 CoV),进一步证实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16]  然而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野生动物市场上的花面狸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直接来源。这岂不是与石正丽的报告相矛盾,SARS病毒的源头到底有几个。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中国北方的花面狸身上并未携带类SARS的冠状病毒(SARS-CoV),只有广东地区,那年冬天的花面狸身上携带着这类病毒。这表明花面狸可能只是病毒的一个中间宿主,它可能是被中华菊头蝠感染,从后者身上得到了这种病毒。总之,寻找SARS病毒源头的工作还在继续,彻底消灭SARS还有待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哺乳类)——近危(NT)。 

列入《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2020年9月30日)。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Ⅲ。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花面狸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头体长400-690毫米;尾长350-600毫米;后足长65-120毫米;耳长40-60毫米;颅全长100-130毫米;体重3-7千克。 足趾、足垫、香腺和鼻镜中央沟的形态结构基本与椰子狸相似。四肢较短,各具5趾。爪略具伸缩性。香腺不发达。尾长而不具缠绕性。
花面狸从鼻镜后缘经颜面中央至额顶有一条宽阔的白色面纹而得名。颈背常有颈纹与面纹相延续,但因季节或地区不同而有变化,多数地区的标本冬季退化消失。具长方形眼下斑、眼角斑(扇形)和耳前斑(半圆形)。中国的花面狸,耳前斑的毛较短,毛端向前不超过眼耳间距之半。眼角斑与耳前斑相延续。多数地区的标本,中央面纹不与眼角斑相延续,即使有连接,也仅仅是一条白细窄线。颈侧到喉部多数标本尚有白色领纹(中国台湾标本除外)。中国西藏南部的花面狸,面部和颈部斑纹极度退化或消失。体背基色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呈灰白、灰黄、棕黄、棕褐以致乌黑色。颏黑褐色。喉灰白或灰褐色。胸部棕黄或灰黄色。腹灰白色。四肢棕黑(毛基黑而毛尖棕黄)到足背变为乌黑色。尾色变异较大,多数标本尾基同背色,尾端黑色,但少数标本均呈灰黄色或灰白色。花面狸的毛色多变。一般因季节或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冬毛色浅淡多灰黄,夏毛多棕黄常有焦黑色调。亦有全白(白化型)或全黑(黑化型)的个体变异。
头骨粗壮、结实。吻部较短而粗。眶上突短钝、不发达。眶后域圆柱状,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窄,幼体和半成体均大于眶间距。成年后微窄于眶间距但不少于眶间距的80%。颅腔较狭长。矢状嵴很不发达或缺失。腭骨后缘大大向后延伸,几乎把翼窝孔全部盖住。成年头骨的颌腭缝接近消失。
属跖行性。前后足均具5个近等大呈弧行排列的趾印,后足第3、4趾印后半部相连;掌、跖为6个凹印,常有密小蜂窝点,前足后2个凹印呈不标准的较大方形,后足的后2个凹印则呈倒长三角形,内侧的更长。成形粪便为暗绿色3节堆放,杂有红棕果渣或枝节。

花面狸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世界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安达曼群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老挝、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砂拉越、沙巴)、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日本(引入)。
中国分布于浙江、福建、海南、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河北、云南、贵州、西藏等地。杭州动物园历年从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安吉、绍兴、上虞、诸暨、东阳、义乌、开化、仙居、龙泉等地引进。
花面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林缘兽类。它们主要栖居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或间杂石山的稀树裸岩地。多利用山岗的岩洞、土穴、树洞或浓密灌丛作隐居场所。冬春时,多在洞穴中休息,夏季炎热时,常隐于浓密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