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鸟类>>陆禽

暗颏果鸠

2023-02-24 18:44:17 49

暗颏果鸠的简要介绍

暗颏果鸠(学名:Ramphiculus subgularis)外文名Banggai Fruit Dove,无亚种。

9c16fdfaaf51f3de1401680f99eef01f3a29792e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暗颏果鸠是留鸟,常单独活动,很少集群。在树上栖息,善于飞行,遇到危险时总要停留片刻才起飞。飞行快速而有力。常在树冠层活动,特别是早晨和黄昏,常栖于大树顶端的枯枝上,一般很少下地,通常仅在需要啄食泥上和沙粒时才下地。觅食多在白天。主要以树木和植物的果实和浆果、种子、芽、叶等为食,也吃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雄鸟求偶时频频向雌鸟挺胸、点头、松开颈部的羽毛进行炫耀,并且绕着圈子走等。营巢于山地森林中的树木或灌丛间。巢由小树枝构成一个简单的平台,呈浅盘状,较为简陋,巢内也没有铺垫物。每窝产卵2枚,有的一年繁殖2次,孵化期为14-18天,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雏鸟为晚成性,亲鸟常用嗉囊分泌的“鸽乳”来育雏。

在2016年的普查中,初步估计暗颏果鸠的物种数量规模在2500-9999个成熟个体的范围内。预计总共有3500-15000只。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退化,该物种以适度的速度下降。到1991年,在其分布的主要栖息地的最后剩余区域开始人类开发和采伐,预计种植者对森林的进一步侵占(2010)。 矿业公司的勘探也可能导致暗颏果鸠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栖息地丧失(2008)。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暗颏果鸠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暗颏果鸠体长33-36厘米,体重142克。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果鸽,体羽主要是绿色,上体是强烈的绿颜色,具有相对长的尾巴。颏处有一小块暗栗色,头部,颈部和下体都是银灰色,腹部有小斑纹(有时无)。后颈有黄绿色条纹延伸。臀部和尾下覆羽为暗栗色。
雄鸟和雌鸟的羽色大体相似。体形较为肥胖,头部稍微较小,颈部粗而短,羽毛较为柔软而稠密。嘴短,嘴基有由软的皮肤所形成的蜡膜,上嘴的先端膨大而坚硬,嘴尖稍稍弯曲。鼻孔被羽毛所遮盖。翅膀长而尖,初级飞羽为11枚。尾羽为圆形或楔形。跗跖的前缘被盾状鳞。脚短而强,适于在地面行走。4个趾均在同一平面上,趾间没有蹼。尾脂腺裸出或退化。

暗颏果鸠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
主要在生活在原始森林,但也经常从低地到一些次生林及受人类干扰的地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