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鸟类>>陆禽

高原山鹑

2023-02-02 19:11:42 51

高原山鹑的简要介绍

高原山鹑(学名:Perdix hodgsoniae)外文名Tibetan Partridge,有4个亚种。

6f061d950a7b02086501085960d9f2d3562cc8b9_九雷图片转换器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高原山鹑是较常见留鸟。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多以10-15只鸟为群活动。多可达30多只,不喜飞行,善于奔跑,在地上和灌丛中奔跑迅速,即使在受惊时也不起飞,而是在地上疾速奔跑逃窜,边叫很快分散,在跑的过种中,有时还停留观望,被驱赶时多三三两两散开向山下跑至安全处。 当逃到草丛、灌丛或作物地中,再隐匿不动,等息一会后,亲鸟即发出叫声,如唤幼鸟到一起。在不得已时才飞翔。起飞比较灵活,飞翔也很快,还能滑翔,特别是往山下去时主要通过滑翔,一般不往山下奔跑。

高原山鹑主要以高山植物和灌木的叶、芽、茎、浆果、种子、草籽、苔藓等为食,并喜食新鲜食物。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嘈杂的叫声如scherrrrrreck-scherrrrreck。被驱赶时发出尖厉的chee, chee, chee, chee, chee声。

4b516dd22e91066b94279b4f16024d49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高原山鹑在3-4月间即开始鸣叫和出现求偶行为。鸣叫多在清晨和黄昏。鸣叫声似“嗒卡、嗒卡”,彼此呼唤时常发出“嘁嘁喳喳”声。成对以后即离开群体,占区营巢。营巢于富有灌丛和蒿草的平原沟谷、溪流、干草地,草原幼林和山区疏林、树丛地区。巢多置于地上高草丛中或灌丛下,有灌木和草的隐蔽,一般很难发现。雄鸟和雌鸟往往共同营巢。巢的结构甚为简单,主要是在松软的地上凹处刨一个浅坑,垫以干草、苔藓和羽毛等即成。每窝产卵8-12枚,最多为15枚。卵的颜色为淡皮黄色或橄榄色,大小为35-43×24-27毫米。孵卵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或雌鸟孵卵,雄鸟在巢区警戒。雌鸟有较强的恋巢性。雏鸟孵出当天即可随亲鸟活动。

高原山鹑与其他山鹑相比,受人为影响较小一些,所以在西藏等高原的局部地区还具有较高的密度,但受高山环境条件的局限,总的数量也不算太多,应控制猎取和注意保护。

2022年4月17日,摄影师吴玮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腹地拍摄到“绿背”高原山鹑在山中觅食。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高原山鹑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高原山鹑雄性成鸟头顶栗紫色,杂以黑色;枕和后颈黑色,杂以棕白色羽干和横斑;额基连以狭窄黑斑。从额直至后颈的眼上纹,以及眼先和颊等均为棕白色。下部有一短的黑色细纹;眼下有黑色块斑,宽约10毫米,长达15毫米,下伸向喉部,其上端后面与黑褐色耳连;赤色块斑有棕色细纹;耳羽具白色羽干纹;后颈和颈侧具褐色半环状项带(最宽处约15毫米)。自背以至尾上覆羽棕白,而具排列整齐的黑褐色横斑;中央尾羽略同;不过黑斑较粗,棕白部分还杂以若断若续的黑色斑纹;外侧尾羽棕栗,有时缀黑;肩及翅上覆羽毛三级飞羽等棕黄,而具较粗的黑色横斑及白色羽干纹;有些黑斑较沾级飞褐色,次级飞羽黑褐色较深,内外均具较宽的浅棕色横斑,外的黑褐部分还布以栗色虫虫蠹纹。喉侧长,但不变尖,颏和闪颈白色;胸侧栗色;沿着项带前以若断若续的黑统一计划,形成黑圈;胸羽黑色,羽端白色,具栗色横斑(约4-5毫米宽);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略带黄色,羽基黑褐色。雌性成鸟与性成鸟相似。
虹膜红棕色;眼周裸露部分暗红色;嘴淡角绿色;跗蹠和趾淡绿棕色或角绿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70-550克,♀270-430克;体长♂230-300毫米,♀255-320毫米;嘴峰♂16-19毫米,♀15-19毫米;翅♂133-160毫米,♀134-152毫米;尾♂84-100毫米,♀68-100毫米;跗蹠♂38-42毫米,♀37-41毫米。(注:雄性—♂;雌性—♀)

高原山鹑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尼泊尔。西藏亚种见于西藏西部及南部;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四川亚种在西藏东部、四川西北部、青海南部和甘肃,青海亚种在青海北部。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高山苔原高原和亚高山矮树丛和灌丛地区,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现象,冬季可下到2500-3000米左右的生长有稀疏金雀花、矮树丛、杜松和石楠属植物的多岩山脚地带。于山前缓坡和灌丛地带,在耕地边一些草坡地方更易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