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滩戏水时,我们最害怕的生物之一可能就是水母。它们的触手上携带毒刺细胞,轻则引起刺痛,重则威胁生命。但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水母都会引发严重蜇伤!事实上,某些水母的毒性极低,几乎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今天就来认识6种对人类“几乎无害”的水母,既安全又美丽!
从严格的生物学角度讲,所有水母都拥有刺细胞(cnidocitos),用于捕食和防御。但不同水母种类的毒性差异很大。有些毒液浓烈如箱形水母,有些则几乎不对人体产生作用。不过,即便是毒性极低的水母,也不建议直接触碰,以防皮肤敏感或过敏反应。
最典型的“不会蜇人的水母”代表之一,毒性极低,多见于地中海海域。外形酷似“煎蛋”,中央橘黄色隆起如蛋黄。它没有边缘触手,而是拥有8条末端有按钮状附属物的口腕。常被小鱼、小蟹依附作为庇护所。
又称“海月水母”、“盘水母”,分布极广,几乎遍布全球温带海域。其伞盖透明,中间有4个马蹄形生殖腺。蜇伤轻微,仅引起局部瘙痒或轻微红斑。是水族馆与自然海域中常见的温和水母。
外形通透、拥有大量蓝色辐射状线条,可达40厘米宽。其种群具生物发光特性,即“荧光蛋白(aequorin)”发出绿光。多出现在春季的西地中海,性格温和,不会蜇伤人类。
看似水母,其实是一种浮游群体,由多个个体组成。伞盖直径约5厘米,蓝紫色或金黄色,中心为充气囊,边缘似触手结构。蜇伤极轻微,仅有少数人出现轻微瘙痒感。常出现在太平洋、印度洋等热带海域。
原产太平洋澳大利亚至日本海域,后被引入多个国家。体型大、体色透明,上面有许多均匀的白点。蜇伤轻微,不会造成严重皮肤反应,是水母中“高颜值、低危险”的代表。
分布于大西洋沿岸海域,伞盖呈浅褐色至白色、边缘波浪状。最大可达15厘米。虽然具有刺细胞,但毒性较弱,不会造成人体不适。其生殖腺分布与月亮水母不同,可通过此点区分。
温馨提示:即便是“无毒水母”,在海边游泳时也应保持警惕,避免直接触摸任何水母类生物,避免潜在皮肤刺激风险。
动物标签: 无毒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