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认为动物都需要移动才能生存,但自然界中却有一类神奇的动物,它们终生或大部分时间静止不动。它们通过独特的生存策略,如依赖水流运输营养、固定附着、共生和低代谢率等方式,无需移动便能生存、繁殖和保护自己。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类不会移动的动物(又称“固着动物”或“固着性动物”),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动中生存得如此出色。
大多数不会移动的动物生活在海洋或淡水环境中。这是因为水体为它们提供了所需的一切:食物通过水流被携带而来,生殖细胞也能借助水流完成传播与受精。以下是它们常见的生理与生态特征:
以过滤方式摄食,从水中获取浮游生物或有机颗粒。
外部受精,精子与卵子被释放到水中,依赖环境介导结合。
拥有盘状附着结构(discopedio),牢牢地固定在基底,如岩石、码头、珊瑚或沙泥中。
新陈代谢极低,可长时间依赖极少的营养生存。
属于动物进化早期的类群,结构简单但在生态系统中却不可或缺。
接下来我们将列举8种典型的不会移动的动物,并介绍它们的独特生存方式。
海绵主要生活在海洋中,极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它们通常固定在岩石、珊瑚或其他硬质基底上。形态多样,有的呈管状、杯状、球形,或由多个小管组成,质地有软有硬。
海绵没有真正的组织器官,而是由一群功能细胞组成。它们通过体表的孔隙吸水,内部形成水流通道系统,由内部的“领细胞”捕捉并摄取浮游生物等微小食物。
推荐阅读:
[海绵动物是什么?结构和特征详解]
藤壶是小型甲壳类动物,外壳呈锥形,由多片坚硬的钙质板构成。壳顶有一个开口,可伸出触须状附肢,以制造水流并从中过滤浮游生物为食。
它们常见于船底、码头、岩石、贝壳表面等靠近岸边的区域,是典型的海洋附着动物。
推荐阅读:
[甲壳类动物的种类与特点]
水母的生活史中有一个“固着幼体阶段”,称为水螅体。水母幼虫(浮浪幼虫)首先在基底附着,发育成水螅体,随后通过分裂(称为节殖)形成多个水母个体。
这说明不是所有动物在一生中都始终不动,某些阶段是固定的。
推荐阅读:
[水母是如何繁殖的?了解其神奇生命周期]
海葵是刺细胞动物,与水母属于同一类群。与水母不同,海葵终生保持为固定的水螅体形态,依附在岩石、珊瑚、沙地等基底上。外形多样,形似花朵或羽毛,拥有多个触手用于捕食。
海葵的特色包括:
推荐阅读:
[刺胞动物的种类与生态特征]
珊瑚是由多个水螅体组成的群体生物,构成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与光合作用的共生藻类(如虫黄藻)合作,一方面通过刺丝胞捕食浮游生物,另一方面靠共生藻提供能量。
当珊瑚失去共生藻时会出现“白化现象”,是海洋生态失衡的警示,常因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引起。
推荐阅读:
[什么是珊瑚礁?功能与危机解析]
海羽与珊瑚亲缘关系密切,外形似鸟羽,固定在海底沙泥中。它们的身体由一个主干和众多水螅体组成,群体连接形成羽毛状结构,颜色鲜艳,有些种类长达50厘米。
小知识:
它们在夜间张开“羽片”过滤水流中的浮游生物。
海扇也称为海柳或角珊瑚,外形如树枝或扇子,也是由多个水螅体组成的群体。它们主要依靠水流带来的浮游动物觅食。由于形状宽大而薄弱,它们会分泌角蛋白“gorgonin”作为骨架支撑。
推荐阅读:
[珊瑚种类全解析:从硬珊瑚到软珊瑚]
被囊动物是一种外表看似植物的海洋动物,外层有坚硬的被膜(称为“囊皮”)。幼体阶段可以自由游动,但一旦进入成体阶段便固定在基底上,有的独立生存,有的形成群体。
令人惊讶的是,被囊动物比起其他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包括人类)更亲近,是研究脊椎动物演化的重要对象。
推荐阅读:
[被囊动物是什么?结构、种类与演化意义]
这些不会移动的动物通过进化找到了适应环境的新方式,证明**“静”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无论是通过过滤摄食、共生关系,还是低能耗生存,它们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你喜欢这类动物冷知识,欢迎继续浏览我们网站上的相关文章:
[不会移动的动物还有哪些?]
[最古老的动物类群介绍]
[深海生态系统中的固定动物]
参考书目
Beatty, R.、Beer, A. 和 Deeming, C. (2010). 《自然之书》。英国:多林金德斯利出版社。
动物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