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那利群岛,这片西班牙属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高度的生物多样性闻名。然而,正是这片生物宝库中的一些珍稀物种,如今正面临生存威胁。据《国家濒危物种名录》(CNEA)统计,目前加那利群岛有15种动物被正式列为濒危物种,其中包括9种无脊椎动物、1种爬行动物和5种鸟类。此外,还有一些物种正在逐步从“易危”转为“濒危”甚至“极危”状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加那利群岛17种濒危动物,它们的生存状况、主要特征以及濒危原因。
这是一种加那利群岛特有的无脊椎昆虫,俗称“棍棒蝗虫”或“塔巴伊巴蝗虫”,主要分布于拉帕尔马岛西南部的自然保护区 El Remo 和 La Tamanca。它通常栖息在塔巴伊巴灌木林的岩石土壤上,属于低海拔、干旱区域的典型景观。该物种的一大特点是无翅。
由于该区域近年来放牧活动增加,加之城市扩张导致土地硬化,这种蝗虫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现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
这是一种体型很小的潮虫,无特定中文俗称。它生活在地下咸水湖边缘和靠近海洋的区域,如富埃特文图拉岛和兰萨罗特岛的海滩。这种生物极其脆弱,主要受到旅游开发的影响,现被列为濒危物种。
这种节肢动物分布在富埃特文图拉岛北部,是一种类蜘蛛的无眼物种。它身体小巧、色素缺失、腿细长、触肢不发达,典型生活于地底洞穴中。
由于洞穴内垃圾堆积和火灾等人为干扰,它目前仅在 Villaverde 地区的 Llano 洞穴内有少量记录。
又称“糖果甲虫”,为大加那利岛特有的甲虫。它体形大、表面粗糙、有光泽的黑色外壳易于识别。习性昼行,主要生活在沙地和沙质河床地区。
该物种由于城市建设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和丧失,已被列入濒危名单,IUCN将其评为“易危”。
分布于拉帕尔马岛、拉戈梅拉岛和特内里费岛,是一种以塔巴伊巴灌木为寄主的象鼻虫类甲虫。幼虫阶段以植物木质部为食。其身体颜色为黑、棕、红混合,口器细长如喙。
由于寄主植物减少,该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
俗称“太阳贝”或“斑贝”,是马卡罗尼西亚群岛特有的贝类,主要生活于潮间带高位区的岩石上。
其生存受到贝类捕捞和栖息地破坏的严重威胁,目前仅在少数地区存有退化的种群。
又称“赫雷龙虾”,生活在海底洞穴及岩石地带,分布广泛,包括拉帕尔马、赫雷岛等,也见于大西洋东、西部沿海。其壳上密布硬刺,体色呈红棕或紫棕色,腹部和腿上有黄色斑点。
尽管全球范围被列为“无危”,但在加那利群岛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该种群数量已锐减。
俗称“Jameíto”或“Jameo蟹”,是兰萨罗特岛特有的盲蟹。由于生活在地下海水池中,因此无色素、呈白色。
它正受到旅游废弃物污染、采矿活动等严重影响,面临灭绝风险。
这是一种蓝色鸣禽,有两个亚种,分别生活在特内里费岛和大加那利岛。它们不迁徙,偏好松林栖息。冬季常成群,春季则更具领域性。
非法捕捉和松林砍伐是其主要威胁。
这是一种食腐性的猛禽,曾遍布群岛,但如今仅限于富埃特文图拉、兰萨罗特和阿莱格兰萨岛。它喜欢栖息在电力塔上,但现代电网发展、电击和铅中毒令其濒临灭绝。
加那利群岛特有亚种,属于夜行性猛禽,也受到电线伤害和毒物污染威胁。当前被评估为“易危”,但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有两个亚种,分别分布在特内里费岛、大加那利岛以及拉帕尔马岛、戈梅拉岛。由于人类活动和外来寄生蜂的影响,种群数量正在下降。
大加那利岛棍棒蝗虫(Acrostira tamarani):分布于塔巴伊巴植物群落,处于“易危”状态。
戈梅拉巨蜥(Gallotia bravoana):极危。
地中海僧海豹(Monachus monachus):濒危,不限于加那利。
加那利沙鸻(Chlamydotis undulata fuertaventurae):典型濒危鸟类。
塔加罗特隼(Falco pelegrinoides):在加那利被列为濒危。
想了解更多?欢迎阅读我们的专题文章《西班牙濒危动物32种》。
参考文献
加那利群岛生物多样性。哨兵:https://www.biodiversidadcanarias.es/centinela/
自然数据库 (NDB)。西班牙政府:https://www.miteco.gob.es/es/biodiversidad/servicios/banco-datos-naturaleza/Eidos.aspx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ttps://www.iucnredlist.org/
动物标签: 加那利群岛濒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