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许多野生动物正面临生存危机,其中包括 伊比利亚猞猁、摩尔龟、地中海陆龟、黑鹳、伊比利亚狼、欧洲棕熊、胡兀鹫以及普通变色龙 等。近年来,西班牙记录在案的濒危物种已经超过 150 种,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非法捕猎、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气候变化,都在加速这些动物的消失。要保护它们,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还要主动举报针对自然的违法行为。
下面为大家介绍西班牙境内最具代表性的 15 种濒危动物,包含它们的学名、现存数量、分布区域以及主要威胁。
现状:全球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仅分布于西班牙。
数量:十年前仅剩约200只,近年来在保护与人工繁育计划下,数量回升至约500只。
分布:主要集中在 多尼亚纳国家公园 和 内华达山脉(Sierra Morena)。
威胁因素:
栖息地丧失
野兔数量锐减(主要食物来源)
公路车辆撞击
补充说明:它是欧洲最后的野生大型猫科动物,也是西班牙野生保护的“旗帜物种”。
现状:全球总体被列为“易危”,但在西班牙已属 极危。
数量:仅剩约 200只。
威胁因素:
栖息地破坏
外来物种竞争
非法捕捉作为宠物
分布: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目前在西班牙野外仅见于 加泰罗尼亚部分地区和巴利阿里群岛。
威胁因素:
非法捕捉
农业农药
森林火灾
保护行动:2017年在加泰罗尼亚的加拉夫自然公园,人工放归了 300多只个体,为恢复种群奠定了基础。
数量:在西班牙仅存约 330只,面临严重减少。
威胁因素:湿地破坏、筑巢林砍伐、食物来源减少。
国际状况:在全球范围内仍被列为“低危”,但在西班牙属于重点保护对象。
历史背景:曾被认为是“有害动物”,在20世纪70年代曾遭到政府有偿猎杀,数量锐减。
现状:最新数据约有 2000只,但在部分地区仍允许合法狩猎,社会争议极大。
威胁因素:
非法猎杀
与牧民冲突
栖息地分裂
数量:西班牙境内仅剩约 200只,分布在 坎塔布连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
威胁因素:
非法捕猎与毒饵
森林砍伐、矿业开发
高速公路与滑雪场建设导致栖息地缩小
现状:主要分布在 比利牛斯山脉,数量不足 300只,其中繁殖对仅约100对。
威胁因素:
触电(输电线)
偷猎
毒饵摄入
补充说明:作为骨头清理者,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球状况: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和欧洲,整体不危急。
西班牙数量:平均每公顷仅约50只,主要集中在 马拉加的松林地带。
威胁因素:栖息地极度局限,容易受到人类开发影响。
特征:仅分布于加那利群岛的 埃尔耶罗岛,全球独有。
现状:仅剩几百只,属于极危物种。
威胁因素:主要是非法捕捉与偷猎。
保护行动:当地建立了 繁育与恢复中心,努力维持种群。
地位:西班牙特有猛禽。
历史:1960年代仅剩约50对,如今在保护下恢复到约 400对。
威胁因素:
高压电击
猎物(野兔)减少
人类猎杀与迫害
数量:不足 300只,处于 极危状态。
威胁因素:
森林砍伐与栖息地破碎化
捕猎
气候变化
现状:世界上最濒危的海豹之一。
历史:过去曾分布在西班牙海岸,如今已完全消失,仅存于 希腊、土耳其、马德拉群岛。
威胁因素:污染、偷猎和栖息地破坏。
特征:一种半水栖哺乳动物,依赖清洁、含氧量高的山地河流。
威胁因素:
河流污染
水坝建设
外来物种入侵
现状:已列入 西班牙濒危物种名录。
现状:欧洲最濒危哺乳动物之一。
西班牙分布:仅存于 纳瓦拉、拉里奥哈和巴斯克地区,数量极少。
威胁因素:
栖息地破坏
与外来美洲水貂竞争
保护措施:人工繁育与湿地修复,但恢复难度极大。
别名:Ferreret 或巴利阿里蟾蜍。
分布:马略卡岛特有,两栖动物。
威胁:外来蛇类入侵、栖息地破坏。
保护措施:人工繁殖与栖息地保护。
除了上述15种,西班牙还有更多濒危物种,例如:
短趾百灵、赤颈鸊鷉、欧洲小鸮
巴斯克鲸(北大西洋露脊鲸)、普通鼠海豚
欧洲盘羊、加那利鸨、白头硬尾鸭
隐士朱鹮、埃及兀鹫、蒙特塞尼蝾螈、欧洲红金枪鱼……
西班牙的濒危动物名单几乎每年都在增长,这反映出生态保护的紧迫性。
总结
西班牙虽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保护挑战。从 大型猛兽(如猞猁与狼) 到 小型两栖爬行类(如蟾蜍和蜥蜴),很多物种的命运都取决于人类的保护行动。未来,继续加强 栖息地修复、严格执法、公众教育和国际合作,是拯救这些物种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网址:https://www.iucnredlist.org/
动物标签: 西班牙濒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