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鲸目

短肢领航鲸

2022-09-06 08:32:23 157

短肢领航鲸的简要介绍

短肢领航鲸外文名short-finned pilot whale,是温水外洋型物种。

a9da28c4d01d9f7193a147b094263500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短肢领航鲸是最易与其它小型黑鱼(black fish),如伪虎鲸,其次是瓜头鲸、小虎鲸等混淆,背鳍是最好的区分特征。

短肢领航鲸集群生活,通常结成数十头的群或数百头的大群体。游泳中多排列成数头至10余头的小群活动,鲸群主要由少数成年雄鲸和多数成年雌鲸及仔鲸组成。潜水时一般不露出尾鳍,当快速游动要出水时,头前方和沿着体侧的水面形成泡沫激浪。集群能力强,驱赶也不散群,若1头引游,群体紧跟。对声音反应敏感,闻声则向其反方向游离。主要食物为头足类、鱼类。喜活动于沿岸暖温水域,常游入港湾内,让船只接近。它们很少跃身击浪,但很多时会鲸尾击浪及浮窥。在潜水前,它们弯曲及举起尾巴;当回到水面呼吸时,只将头顶露出水面,但幼鲸则将整个头露出水面。成年鲸有时会以鼠豚式游泳,即大部份身体离开水面。

短肢领航鲸在高低纬度水域均可交配,繁殖期覆盖全年。雄性15-22岁,体长3.9-4.5米,雌性7-12岁,体长3.1-3.2米时,即进入性成熟期。生殖盛期在每年的6-8月。雌鲸妊娠期11-13个月,每胎产1仔,稚鲸初生时体长约140厘米,哺乳期平均两年,也有6年甚至10年的情况。繁殖间隔平均4-5年,雌鲸一生繁育4-5胎,约28岁后生育放缓,40岁后停止生育。

全球短肢领航鲸数量不明,各地情况如下:1990到2005年的调查估算,在日本北部的西太平洋海域,大约有5,300头短肢领航鲸,日本南部则达到53,608头。1999年对东苏禄海短肢领航鲸的估算有7,700头。2006年夏威夷海域的调查数字为8,806头。东太平洋热带海域2002年的再次评估,其数量由2,000头上升至589,000头,而1986-1990与1998-2000两个区间是其显著增长的年份。2002年美国墨西哥湾,华林取样预计有2,388头,最好的情况在北大西洋,有31,139头。2003年,特内里费(西班牙)常驻领航鲸数为350头。2015年,一位水下摄影师拍摄到一条雄性短鳍领航鲸嘴里叼着小鲸鱼尸体,身旁有两条雌鲸一同随行,看上去它们正在悼念死去的小鲸鱼。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数据缺乏(DD)。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短肢领航鲸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身体顿实,前额圆,额隆起并向前凸出,没有明显的吻突。口大,口裂向后上斜。两颌近等长,上下颌每侧有齿7-8枚。眼小,近圆形,位于口角后上方。尾柄上下方有棱脊。胸鳍(鳍肢)长而尖,位于身体的较前位置,背鳍高而宽大,位于体前部约体长1/3处脊背上,高小于幅宽,基底长近与其幅宽相等,前缘上部平缓向后斜伸,顶角钝,后缘急深弯曲凹入,是与他种区别的主要特征。
鳍肢狭窄而长,约为体长的1/6,基部最宽,前缘深弧形,近中部凸出,外角尖并向后弯,后缘深凹入。尾鳍宽大,平展成左右翼,后缘中央有1缺刻。全身呈黑色和深灰色,体背部黑色或黑褐色,腹部色稍淡,眼睛后有灰色或白色的斜斑纹。背鳍基底后背上有十字形灰白斑。鳍肢间和喉部有似锚形灰白斑。背鳍、鳍肢及尾鳍均与体同色。有些个体全身呈黑色,背鳍后十字形斑不明显。成体体长一般为3.5-6.5米,重1-4吨,雄大于雌;初生仔鲸长约1.4-1.9米,重60公斤。
短肢领航鲸与其近亲长肢领航鲸很相似,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短肢领航鲸如其名,其鳍肢较短,边也较圆。它们牙齿的数量也较小,每个颚部只有14-18枚。
成年雄鲸的身上可能有一些伤痕。雄鲸及雌鲸的背鳍形状有所不同,而随着年纪增长,背鳍的形状亦有所改变。幼鲸的身体较细长,年长时身体会变得顿实。

短肢领航鲸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全球热带、温带海域,寒冷区域不常见。
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海域):美属萨摩亚、安哥拉、安圭拉岛、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岛、澳大利亚、巴哈马群岛、孟加拉、 巴巴多斯、柬埔寨、喀麦隆、佛得角、加拿大、开曼群岛、智利、中国、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吉布提、赤道几内亚、斐济、法属玻里尼西亚、加蓬、冈比亚、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日本、肯尼亚、韩国、马达加斯加、马约特岛、墨西哥、纳米比亚、荷属安的列斯群岛、阿曼、俄罗斯、 巴拿马、新加坡、南非、所罗门群岛、特立尼达拉岛、图瓦卢、美国、委内瑞拉、维尔京群岛、英国、西撒哈拉、也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