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昆虫

10种小时候最害怕的毛毛虫(蛾类的幼虫)

2023-03-23 01:42:26 111

   蛾类的幼虫大多是植食性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与人类争夺自然资源,特别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葡萄虎蛾(花丽虎)

Seudyra subflava Moore

  

  老熟幼虫32-42毫米;身体前端细,后端粗,第8腹节稍隆起;头部桔黄色、有黑色毛片形成的黑斑,毛突淡褐色;前胸盾桔黄色,上有黑色毛突,臀板橙黄色,毛突淡褐色上面的褐色斑相连,成一横宽带;背线淡黄色、较明显,其他线纹不显著;刚毛淡黄色,气门椭圆,气门筛灰黄色,围气门片黑色;胸足外侧棕褐色,腹足黄色,基部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斑。

  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叶及浅土中吐丝缀叶或粘结土粒作室化捅,以蛹越冬。翌年7月上、中旬羽化,产卵于寄主叶背。初孵幼虫黑色,刚毛灰白色。主要为害葡萄、爬山虎。

  分布: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广东、江西、湖北、贵州;日本,朝鲜。


2、天蛾(长角的童年)

  

  天蛾科的幼虫大而粗壮,圆柱形,光滑,第8腹节上有1个尾状突起,叫尾角。这是天蛾科和蚕蛾科所独有的。体色多数呈绿色,也有其它颜色的,有的侧面有斜纹或眼状斑。休息时常将身体的前部高高举起,头缩起向下,长时间不动。农业害虫有豆天蛾、甘薯天蛾、茄天蛾、桃天蛾等。


3、昆虫也能啃金属(二尾舟蛾)

    

  老熟幼虫体长48-53毫米;头赤褐色,两颊有黑斑,静止时常缩于前胸盾下;黄绿色,背线绿色,亚背线粉红色、下缘白色,前胸盾大而坚硬,黄绿色,前缘两侧下方各一圆形黑点,后胸背面突起成峰,第4腹节侧面有白色横斑,从亚背线延伸至腹足基部,臀足延伸变为1对长尾角,角上具赤褐色微刺,受谅时尾角可翻出红色肉带,安静时又可缩回。气门筛黑色,围气门片棕黄色,气门下方色较深,腹面粉绿色,胸足黄褐色;腹足绿色,部黄褐色。

  每年发生二代(辽宁、山东、河北、宁夏)至三代(陕西、河南)。老熟幼虫常在树干基部、树皮缝、树枝分叉处和房舍上咬成木屑,吐丝粘合作茧化蛹越冬,茧质坚硬,灰褐如树皮,常因幼虫啃木作茧,造成树枝受风易折,也有时因电缆与树枝相靠,老熟幼虫咬碎电缆铅皮作茧,引起电路事故。越冬蛹于4月下旬羽化,产卵在寄主叶片上。卵散产,椭圆形,红褐色。初孵幼虫黑色。幼虫主要为害多种杨、柳,也曾在苹果树上采到。

  分布: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日本,朝鲜,俄罗斯。


4、幼年拟态(桑褶翅尺蠖)

Zamacra excavata Dyar

  

  幼虫习惯在枝条上栖息,稍受惊扰头向腹面隐藏,使身体呈半环状,此时背面刺及腹侧刺突出,很象周围的树叶。老熟幼虫体长30-35毫米;体色黄绿;头褐色,两侧色稍淡;前胸侧面黄色,腹部第1-4节背部有赭黄色刺,第2-4节上的显著比较长,第8腹节背部有褐绿色刺1对,各体节节间膜黄色,腹部第4-8节的亚背线粉绿色,气门线深绿色,气门黄色,围气门片黑色,腹部第2-5节每节两侧各有淡绿色刺1个;胸足淡绿,端部深褐色;腹足绿色,端部褐色。

  一年发生两代,第二代幼虫于7月中、下旬为害严重。幼虫老熟后入土作土室化蛹越冬。幼虫主要为害桑、杨等。

  分布:北京、河北;日本,朝鲜。


5、绿色植物的凶手(粘虫)

    

  粘虫是害虫阵营中的一员大将,属鳞翅目夜蛾科。粘虫蛾子像飞蝗一样,能成群结队远距离迁飞,它们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飞行40-80公里,并可不停顿地连续飞行七、八个小时,飞行高度约二百米。如果这群飞蛾在某个地区停下来产卵的话,那么那个地方粘虫就会大发生。由于粘虫蛾是夜间飞行而白天隐蔽,很不易被人发觉;所以能发现幼虫危害时已经是相当惊人了,人们因此称它们是暴发性的害虫。幼虫把一处庄稼吃光后又成群结队地迁移它处,速度快而又行动一致,就像军队行军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它为"行军虫"。我国各地遭受此虫危害是很严重的。

  1970年云南省粘虫大发生,有的地方一个人一早上可捕捉幼虫两三挑。发生数量一亩地多至二十多万头,仅宜良一个县捕捉到的幼虫即达二百七十多万吨。人们在田埂上望去,只见黑压压一大片,嚓嚓之声令人毛骨悚然。随着栽培制度的改变,粘虫发生显著加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1970年一1978年全国共有六次大发生,1977年全国粘虫发生面积达1.8亿亩。

  多年来,有关的科学研究单位密切协作,通过标记回收,海面捕蛾以及对各地粘虫发生规律的分析研究,基本朋确了粘虫的越冬以及远距离季节性地南北往返迁飞危害的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预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6、长毛虫(红腹白灯蛾)

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

    

  老熟幼虫体长46-55毫米。头较小,黑色。体黄褐色,密被棕黄色长毛。中胸及腹部第1腹节背面各有横列的黑点4个,第7-9腹节背面各有黑色毛瘤1对。胸足、腹足黑色。

  一年发生2-6代,老熟幼虫在地表落叶中或浅土中吐丝粘合体毛作茧越冬,北方第一代成虫于5月份羽化,第二代成虫于7-8月间羽化,成虫白天在寄主叶下栖息,夜间交配产卵。卵块的卵粒排列成行,每块有卵数十粒至百粒。初孵幼虫群居叶背,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大龄幼虫咬食叶片,只留主脉和叶柄。幼虫爬动速度极快,遇震动有落地假死、身体卷缩成环状习性。

杂食性,主要种类有大豆、棉花、玉米、甘薯;马铃薯、蓖麻、桑、瓜类、绿肥、十字花科蔬菜等植物。

  分布:华北、华东、湖北、四川、云南;日本,朝鲜,菲律宾。


7、变脸(柿大头虫)

Percnia giraffata Guenee

    

  老熟幼虫体长49-55毫米;头棕黑色,单眼区黑色;前胸小,自中胸开始膨大,后胸及腹部第1节特别膨大(又称大头虫),黄褐色,背面有黑色纵条,两侧各有眼斑1对,很象蛇头,似乎将脸变到了胸腹连接处。腹部背线至气门上线灰绿色,气门线灰白色,腹面黑褐色,各体节有不规则的黑纹,气门黑色,围气门片灰黑色,胸足黑色,腹足褐绿色。初孵幼虫全体漆黑色,有光泽,并带有粘液。

  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石缝及较潮湿的枯叶碎渣层中过冬。成虫 5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于叶背或嫩梢上,常排列成块状,每块40一70余粒,每雌可产卵600拉左右。6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幼虫期28日左右,幼虫常吐丝下垂,悬于空中借助风力摆动转移他叶为害。

  幼虫为害柿、黑枣、木撩、核桃等,但发生严重时也取食多种果树、林木、油料、农作物等的叶片。

  分布:河北;河南、也西、四川、安徽、台湾;日本,朝鲜。


8、无声召唤(幼虫群居)

    

  许多鳞翅目昆虫的幼虫都有群居的习性,特别是在低龄期,它们经常头挨头整齐地排成一行取食。有些种类在3龄以后即分散取食,有些则整个幼虫期都群集危害。巢蛾科的许多种类都能吐丝结巢,并在巢内群集。


9、皮上植刺(刺蛾幼虫)

    6.jpeg

  刺蛾科的幼虫椭圆形,或称蛞蝓形,其身体上有枝刺和毒毛,触及皮肤立即发生红肿,痛辣异常,俗称"痒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虫",中名故称刺蛾。幼虫大多数种类为害经济作物、树木和果树等叶子。


10、树冠行舟(舟蛾幼虫)

    7.jpeg

  舟蛾科的幼虫体色大多鲜艳具斑纹,体形常较特异。本科幼虫静止时常靠腹足固着,头尾翘起,受惊时不断摆动,形如龙舟荡漾,早有舟形虫之称,也是本科中名之由来。幼虫食叶,大多是阔叶树害虫,常发生在森林、防护林、行道树和苗圃,部分种类危害果树和竹子,少数种类危害禾本科农作物。

动物标签: 飞蛾 幼虫 葡萄虎蛾 天蛾 二尾舟蛾 桑褶翅尺蠖 粘虫 红腹白灯蛾 长毛虫 毛毛虫 柿大头虫 刺蛾 舟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