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始于一些外表看似不像动物、但实则属于动物界的特殊生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海鞘。这些体型仅几厘米、附着不动的小型海洋生物,保留了后来演化为高级脊椎动物的重要信息。虽然它们没有脊椎骨,但却拥有形成脊椎的前体结构——脊索(notocord)。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海鞘是什么,它们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海鞘种类。
海鞘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固着动物,从温暖浅海到深海环境中均有分布。它们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但不同于脊椎动物的是,它们没有脊椎骨。海鞘被归入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或被囊动物(Tunicata),因为它们的身体外部有一层被称为“外衣”(tunic)的结构提供支撑。
海鞘归属的生物分类为海鞘纲(Ascidiacea),这一纲内的动物拥有一些非常独特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尽管海鞘种类繁多,但它们通常拥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海鞘的身体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底盘(discopedio):用于附着在海底表面;
口吸管与泄水管(siphons):吸入海水、排出废水;
咽部(pharynx):具发达的滤食结构,口部大而明显;
腹部与后腹部:包含消化、泌尿、生殖等器官,雌雄同体;
心脏和性腺:位于后腹部;
脊索与内腺体(endostyle):咽部腹侧有分泌黏液的腺体结构,有助于捕食微小颗粒。
海鞘以滤食为主。它们通过口部吸入含有浮游生物和藻类的海水,由咽部的纤毛和黏液过滤并捕捉微粒,然后将过滤后的水通过泄水孔排出。这种喷水似的排放方式也让它们得名“海洋喷泉动物”。
一些深海海鞘甚至可以捕食小型鱼类,是极少数具有肉食性的滤食动物。
海鞘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繁衍后代:
通过身体基部产生“芽体”,发育成新的个体;
某些种类会通过分裂后腹部或幼体阶段二次分裂形成新体;
多用于群体繁殖,形成殖体群落。
多数海鞘为雌雄同体;
卵子和精子释放到海水中完成受精;
幼虫阶段呈蝌蚪状,有脊索和尾巴,可以主动游动寻找合适的着陆点;
固着后开始36小时左右的变态发育,失去尾巴与脊索,转为成体。
目前已知海鞘种类超过 2,300 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代表:
多见于红树林、沉船等酸性温暖海域;
呈球状聚集,可达 500 个体;
半透明外形,可呈黄色、橘色、紫色等颜色。
单独生活,约 15 厘米长;
体色黄透明,器官可见;
口吸管具 8 个叶片,泄水管 6 个;
分布全球温暖海域至 500 米深海,常附着在人造结构如港口、水泥板等;
已被用于基因组研究。
多个个体形成透明群体,可观察到卵和幼虫;
高度约 2 厘米;
咽部环状白色,形似灯泡;
分布自挪威至地中海,冬季群体可暂时收缩,春季重新出现。
群体型,构成绿色透明的球状群体;
每个群体约含 100 个个体;
直径 30–40 厘米,高约 20 厘米;
分布于较深的亚潮带区域。
呈红色,单个个体约 1 厘米;
可群体附着形成海底“地毯”;
吸水孔和排水孔位于顶部;
常见于不列颠群岛至葡萄牙沿海的岩石和海藻上。
海鞘虽然外形简单,却是脊椎动物起源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们独特的生命周期、兼具有性与无性繁殖的能力,以及丰富多样的种类,让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
如果你对这些奇妙的动物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科普文章,深入探索海洋的奥秘。
参考书目
海洋生物信息网络(2008)。海喷。 Disponible en:https://www.marlin.ac.uk/search?q=sea+squirt
普列托,M.(1979)。委内瑞拉海岸大陆的海鞘(urochordata-tunicata-ascidacea)和索塔文托的安蒂利亚斯。委内瑞拉加拉加斯:CESUSIBO
动物标签: 海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