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树蠕虫
无危学名:Spirobranchus giganteus
基本信息
科学分类
- 中文名:圣诞树蠕虫
- 学名:Spirobranchus giganteus
- 纲目:环节动物
- 科属:Serpulidae Spirobranchus
体征数据
- 体长:管长 2–4 cm(至 5–6 cm);羽冠直径 2–5 cm
- 体重:极轻,随个体与管长差异大
- 寿命:数年(稳定礁区可更久)
显著特点
双簇螺旋羽冠滤食+呼吸;钙质管栖、栓盖封管;常与活珊瑚共栖。
分布及栖息地
热带印太与大西洋珊瑚礁,1–25+ m,光照良好的礁面/礁坡/泻湖。
外观
白/米色钙质管;羽冠黄/橙/红/蓝/白等;栓盖常具刺突或冠状结构。
详细介绍
圣诞树蠕虫(Spirobranchus giganteus)是多毛纲蛇形蠕虫科(Serpulidae)的典型管栖环毛虫。 其双簇螺旋展开的羽冠用于滤食与呼吸,酷似彩色“圣诞树”,是热带珊瑚礁常见的高识别度物种。
生态与生物学
生活型:幼体定居后分泌碳酸钙管并终生固着;受扰时瞬间缩回并用栓盖(operculum)封口。
摄食:依靠纤毛与黏液悬浮摄食浮游微体和有机颗粒(POM)。
与珊瑚关系:常钻入活珊瑚骨骼,与造礁珊瑚呈共栖—轻度竞争关系。
繁殖:体外受精;浮游幼虫最终定居并化蛹为成虫。
形态与识别
成虫体躯隐藏于白至米色钙质管内,仅羽冠与栓盖外露;羽冠颜色多样,黄、橙、红、蓝、白常见, 两簇颜色可不同。栓盖形态多变,常带刺突或冠状突起,具有地区型差异。
体型与寿命
管长:常见 2–4 cm(可至 5–6 cm);羽冠展开直径 2–5 cm。
寿命:一般数年,稳定礁区可更久。
分布与栖息地
广布热带印太与大西洋珊瑚礁(含红海、加勒比海等),偏好光照良好的礁面、礁坡与泻湖,水深约 1–25+ m。
生态意义与威胁
生态角色:重要小型滤食者,促进颗粒有机物循环,并提供微栖位。
威胁:珊瑚礁退化、沉积物负荷增加与污染;珊瑚白化可间接影响其定居与存活。
IUCN:本站按未评估(NE)处理。
常见问题
Q1:为什么叫“圣诞树”?因其双簇螺旋羽冠形似小圣诞树,且可独立收放。
Q2:成体能离开管子吗?不能;定居后终生管栖,受扰即缩回,并以栓盖封口。
Q3:会伤害珊瑚吗?一般影响有限;局部高密度可能与珊瑚表面竞争空间。
Q4:靠近就“消失”?对阴影与震动极敏感,会瞬间缩回;等待片刻会再度开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