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是一项深受爱好者喜爱的活动,因为观察各种美丽的鸟类既简单又充满乐趣。在众多观鸟目标中,金黄鹂(Oriolus oriolus)尤为特别。这种鸟体色鲜艳,羽毛金黄,极具观赏价值,但因性情警觉,想要成功观察到它并不容易。金黄鹂是伊比利亚半岛春季的典型象征。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类特殊鸟类的详细特征、分布环境及食物习性,欢迎继续阅读这篇整理的文章。
金黄鹂因其鲜艳的黄色羽毛而得名,在拉丁语和西班牙语中都含有“金鸟”之意,又称欧亚金鹂或黄鹂。其主要特征包括:
羽色鲜艳多样:眼周围有一圈黑色羽毛,使眼睛看起来更大。翅膀和尾羽呈黑色,性别间存在轻微差异。鸟喙呈暗粉红色。
性别二态性明显:雄鸟色泽鲜艳,翅膀覆羽的尖端带有黄色;雌鸟羽色偏橄榄绿,腹部灰白,眼睛颜色较浅,尾羽和翅膀呈棕色。幼鸟外观类似雌鸟,胸前带有黑色斑点,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这些色彩差异有助于判断性别和年龄。
换羽期明显:经历繁殖后、幼鸟期及繁殖前三次换羽,帮助识别其生长阶段。
行踪隐秘难觅:性格胆小,通常藏匿在树丛中,飞行时翅膀交替收合与拍打,呈波浪式滑翔,色彩与绿叶形成鲜明对比,极易辨识。
体型中等:体长约22至25厘米。
领地意识强且具攻击性:常与其他鸟类发生领地争斗。
独特的鸣唱声:雄鸟鸣声宛如悠长的笛声,响亮且回响远扬,伴随粗哑声。雌鸟鸣声音调更高,雄鸟鸣唱时间也较长。
群居生活:估计全球种群约1700万至3200万只,稳定且未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悬挂式筑巢:金黄鹂筑巢方式特殊,巢穴悬挂于树枝上,与大多数栖枝型鸟巢不同。
金黄鹂属于迁徙性鸟类,夏季主要分布于欧洲及西亚西部,冬季迁徙至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迁徙途中停留极少,偏好生长于:
湿润的地中海森林
落叶林
沿河平原森林
潴泽地和灌木丛
它们也适应人工植被环境,如花园、栓皮栎林、橡树林及果园等,但通常避免被砍伐严重的区域,喜欢植被稠密与开阔地带交错的生态环境。
金黄鹂主要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毛虫、蟋蟀、苍蝇、蜘蛛、甲虫、软体动物和蝴蝶。它们会在树叶间细细啄食寻找猎物。此外,金黄鹂也会采食野果,如黑莓和樱桃,这些富含糖分的果实为其迁徙提供重要能量。
金黄鹂的繁殖季节始于每年4月至5月初,雄鸟先抵达繁殖地,雌鸟随后到达开始求偶。繁殖过程包括:
筑巢:雌鸟会在黑杨树(Populus nigra)枝条的分叉处建造悬挂式鸟巢,巢形如碗,由树枝、草茎和树皮编织而成,通常悬挂于距地面约8米高的地方,且多靠近水源。
交配与受精:雌鸟建巢后与雄鸟交配,受精为体内受精。它们为一夫一妻制,常见成对活动。
产卵与孵化:6月左右产卵,蛋白色带黑斑,孵化期约20天。母鸟负责孵化及照顾幼鸟,雌雄共同觅食,主要捕食杨树上的毛虫和蜜蜂。幼鸟经过育雏期后渐渐独立飞翔。
金黄鹂以其美丽的外观、独特的习性和悠扬的歌声,成为春日林间一道亮丽风景。它们的保护和栖息环境维护对于维持生态多样性极为重要。
参考书目
Beatty, R.、Beer, A. 和 Deeming, C. (2010)。《自然之书》。英国:Dorling Kindersley 出版社。
Young, D. (1999)。“蛇形目汉娜”(Ophiophagus hannah)可访问:https://animaldiversity.org/accounts/Ophiophagus_hannah/
Featherstone, D. (2021)。为什么猫鼬和蛇是敌人?可访问:https://www.forestwildlife.org/why-are-mongooses-and-snakes-enemies/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 (s.f.) 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 1758。可访问:https://www.gbif.org/species/113274582
动物标签: 金黄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