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禽

白秋沙鸭

2022-09-09 17:07:50 74

白秋沙鸭的简要介绍

白秋沙鸭又称斑头秋沙鸭、熊猫鸭,是鸭科、斑头秋沙鸭属的水鸭。雄鸟体羽以黑白色为主,雌鸟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繁殖于树洞或沼泽水域,结小群越冬于开阔水域,潜水觅食,但潜水距离和时间都较其他秋沙鸭为短,是体型最小、喙最短的秋沙鸭。

2.jpg

白秋沙鸭通过潜水觅食。日行性,白天优游于江湖间觅食活动,夜晚栖于芦苇丛或树洞中休息。觅食活动在白天。常常在平静的湖面一边游泳一边频频潜水觅食。潜水深度和每次潜水的时间长短均不及其他秋沙鸭,通常一次潜水时间多在15-20秒。斑头秋沙鸭属于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小型鱼类、甲壳类、贝类、水生昆虫石蚕等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水草、种子、树叶等。


白秋沙鸭除繁殖外常成群活动。通常7-8只至10余只一群,有时也多至数十只的大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通常雌雄分别集群,雌鸟和幼鸟常栖息在更往南一些。一般喜欢在平静的湖上活动。善游泳和潜水,几乎整天都在湖面活动。通常一边游泳一边频频潜水取食。休息时多在湖边或河边水域中来回游荡,或栖于水边石头上和浸在水中的物体上,很少上岸。游泳时颈伸得很直,有时也将头浸入水中,并频频潜水。休息时多游荡在岸边或栖息于水边沙滩上。飞行快而直,两翅煽一动较快,常发出清晰的振翅声。起飞时显得很笨拙,需要两翅在水面急速拍打和在水面助跑一阵才能飞起。也能在地上行走,时常出现在城市公园湖泊中。

3.jpg

白秋沙鸭春季大量于3月中旬至4月初从南方越冬地往北迁徙,少量迟至4月初至4月中旬才迁走。秋季于9月初至9月中旬开始从繁殖地迁走。10-11月陆续到达中国东北南部、华北和以南的越冬地。迁徙时常呈20-30只的小群迁飞。也见有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很少有单只活动的。


每年2-5月交配繁殖,婚姻方式为一夫多妻制,幼雏跟随母亲生活3-4个月后即可随群体南迁,1-2岁性成熟,最高寿命9年。繁殖期5-7月。营巢于林中河边或湖边老龄树上天然树洞中,一般筑巢于松树、橡树等乔木顶部的树洞中,有时也利用黑啄木鸟洞。孵卵初期雄鸟守候在巢附近,以后则离开雌鸟独自去换羽。孵化期28天。雌鸟恋巢甚强。

4.jpg

白秋沙鸭外表美丽,泳姿逍遥,是著名的观赏鸟,唯一的缺陷是人工繁殖极其困难,但是幼雏的存活率非常高,且易于饲养,肉味腥,经济价值不高。尽管湿地环境的日益破坏已威胁到这一物种的生存,但2002年的调查表明全球约有13-21万只斑头秋沙鸭,没有灭绝的危险。冬季在中国曾经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在长江以北地区,但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已变得相当稀少和不常见了,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白秋沙鸭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型小,雄鸟眼罩、后枕、上背、胸侧及初级飞羽黑色,其余体羽白色,两胁具灰色蠕虫状条纹。雌鸟头、上颊及后颈红棕色,下颊、颏、喉至前颈白色,其余体羽灰色,下腹白色。虹膜褐色,喙短而略带钩,灰黑色,脚灰黑色。

白秋沙鸭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中国繁殖于东北,越冬于松花江、鸭绿江、黄河、长江以及珠江流域,迷鸟至台湾岛。国外分布于古北界北部,越冬于古北界南部。

白秋沙鸭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森林或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水塘等水域中,但更喜欢低地河岸森林。非繁殖季节则喜欢栖息在湖泊、江河、水塘、水库、河口、海湾和沿海褐泽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