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问题

大象为什么会濒危:成因、受影响物种与可行的保护行动

2025-08-20 17:28:18 17

大象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原生分布于非洲亚洲。按系统分类,主要有两大类群:非洲象(属 Loxodonta)与亚洲象(属 Elephas)。由于多重人类活动带来的压力,两大类群的不同物种/亚种均面临不同程度的灭绝风险

1.webp

(象科 Elephantidae长鼻目 Proboscidea


目录

  1. 大象为什么会濒危(核心成因)

  2. 非洲象现状(物种与分布)

  3. 亚洲象现状(亚种与分布)

  4. 我们能做什么:从社区到政策的保护行动

  5. 速查卡(知识要点)

  6. 常见问题(FAQ)


1) 大象为什么会濒危(核心成因)

1) 非法狩猎(盗猎)与象牙贸易

  • 1989 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已禁止国际象牙贸易,但黑市需求仍然存在,刺激跨境盗猎与走私。

  • 象牙之外,象骨、皮革等衍生品需求也推高风险。

  • 盗猎带来群体结构破坏(成熟雌象与长牙雄象被优先捕杀),影响繁殖与社会行为。

2) 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

  • 定居点扩张、农垦与基础设施(公路、运河、围栏、铁路等)压缩象群活动范围,迁徙通道受阻

  • 森林砍伐与退化直接消减可利用的食源与隐蔽地。

  • 污染与气候变化叠加,使水源可达性与季节性食物供应更不稳定。

3) 人象冲突升级

  • 栖息地收缩迫使大象闯入农田/村落觅食,造成农作物损失、人身伤害与财产破坏;

  • 冲突中可能出现报复性捕杀、陷阱与毒杀等,进一步加剧象群压力。

2.webp


2) 非洲象现状(物种与分布)

  • 非洲草原象 Loxodonta africana:体型更大,原广布于东非、南部非洲的稀树草原与林地马赛克;

  • 非洲森林象 Loxodonta cyclotis:体型较小、象牙更直更细,主要分布于中西非热带雨林带。

  • 两者在形态、生态位、遗传上均有显著差异,被确认为独立物种(其分化时间约在200–700 万年前的区间内,多研究均指向深度分化)。

  • 主要威胁:盗猎(在部分区域仍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跨境走私人象冲突

提示:各国与保护组织常用ETIS(象类贸易信息系统)、MIKE(象类监测项目)等工具监测盗猎与非法贸易热点,并指导执法资源投放。


3) 亚洲象现状(亚种与分布)

亚洲象 Elephas maximus 传统上分为三大亚种,另有婆罗洲象的归属争议:

  • 斯里兰卡象 E. m. maximus体型最大、体色更深,分布于斯里兰卡;

  • 印度象(印度/本土亚洲象) E. m. indicus: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及中南半岛部分地区;

  • 苏门答腊象 E. m. sumatranus体色更浅,栖于印尼苏门答腊岛;

  • 婆罗洲象:常按“婆罗洲侏儒象”称谓出现,是否独立亚种仍有分歧,起源与迁徙史存在科学讨论。

共同威胁包括:森林砍伐导致的栖地萎缩走廊阻断人象冲突旅游/劳役利用中的福利问题(如过度负重、捕捉与圈养等)。

3.webp


4) 我们能做什么:从社区到政策的保护行动

A. 降低人象冲突(HWC)

  • 社区共管与科普:面向农户与护林者的风险认知与应对培训,倡导安全驱离(蜂箱围栏、辣椒绳、手电/声光装置等)替代致命手段;

  • 预警与防护

    • 智能围栏/早期预警系统:热成像/地理围栏/短信播报提醒象群靠近;

    • 低成本防护:粮仓加固、路线避让、夜间巡逻与文明观象;

  • 土地利用规划:在区域尺度上保留/恢复迁徙走廊,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生态缓解设计(通道、导向围栏、限速等)。

B. 反盗猎与法治能力

  • 装备与训练:提升保护区与走廊节点的巡护频次、情报收集与证据保全

  • 定期调查:开展分布与数量监测,为国家/流域级行动计划提供依据;

  • 打击非法贸易:依托ETIS等系统识别走私路径与热点国家/港口,落实查缉与司法协作。

C. 栖息地保护与跨境合作

  • 保护地网络:设立/扩容核心区、生态廊道与缓冲区;

  • 跨境保护范例:如卡万戈–赞比西(KAZA)跨境保护区,为约25 万头非洲象提供更连续的栖息地;

  • 生态修复:恢复退化林、控制外来入侵植物、保障干季水源点。

D. 科研与评估

  • 优先区划定:用占域建模、威胁评估确定最需投入的区域;

  • 行为与遗传研究:掌握迁徙路径、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交并优化调度;

  • 项目评估:以基线—监测—反馈闭环提升保护成效。

E. 个体与公众可以做的事

  • 拒绝象牙及其制品,支持合规替代材料;

  • 支持可信的保护组织/项目(捐赠或志愿服务);

  • 践行负责任旅游:拒绝不当“骑象/表演”,选择不接触、无剥削的观赏与解说型行程;

  • 传播科学信息:在社区与网络中反对非法贸易与消费

4.webp


5) 速查卡(知识要点)

  • 两大类群:非洲象(草原象、森林象)|亚洲象(斯里兰卡、印度、苏门答腊等亚种/类型)。

  • 三大威胁盗猎/非法贸易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人象冲突

  • 关键抓手走廊与土地规划反盗猎执法社区共管与替代生计跨境合作公众拒买象牙

  • 监测工具ETIS(贸易信息)与MIKE(盗猎与死亡监测)等。


6) 常见问题(FAQ)

Q1:全面禁止象牙贸易了,为什么盗猎还在发生?
黑市需求与利润驱动仍然存在;部分地区执法与司法链条薄弱、跨境走私链条隐蔽,使盗猎具有“收益高/代价低”的不对称性。

Q2:人象冲突能完全避免吗?
很难“清零”,但可通过早期预警、低致害驱离、作物选择与保险/补偿机制显著降低频率与损失

Q3:旅游能帮助保护吗?
可以,前提是遵循动物福利与低干扰原则。合规生态旅游能为社区带来收益,从而提升对保护的内生动力;相反,不当骑乘、表演与近距离接触会加剧剥削与风险

Q4:我怎样在个人层面参与?
拒绝购买象牙;选择可靠 NGO/项目捐助或做志愿者;旅行中选择无接触、无剥削的象类体验;在社交媒体传播科学与合规信息


动物标签: 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