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答案:
当代“最长”:网纹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野外可信纪录接近 10 m / 32 ft。
当代“最重”:森蚺/绿水蚺(Eunectes murinus),巨大雌蛇可超 200 kg / 440 lb,极端个体更高。
史上“最大”:泰坦巨蟒(Titanoboa),约 12.8 m / 42 ft、>1.1 吨。

绿水蚺(Eunectes murinus)荣膺世界最大蛇的称号,而且很可能还会吞食其他生物。
关键点:“最大”既可指长度也可指质量。蛇会伸缩、饱食后增重、尸体拉伸易夸大;测量方法与样本性别(许多巨型蛇雌性更大)都会影响记录。
长度 vs 质量:生物学上常以质量衡量“体量”,但长度历史数据更多、易比较。
测量方式:最佳做法为拉直直线长度(非盘绕),并有照片/比例尺。尸体被拉伸或饱腹称重,都会虚高。
性别差异:网纹蟒、森蚺等巨蛇多为雌性体型更大(与繁殖策略相关)。
注:为“最大上限”,常见成年体长通常低于此值。
1)网纹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约 9.8 m / 32 ft
东南亚雨林至农林边缘,非毒缠杀者,偶捕大型哺乳类;雌性常长于雄性。

2)森蚺/绿水蚺(Eunectes murinus)——约 9.1 m / 30 ft
亚马孙—奥里诺科湿地,半水栖伏击缠杀;长度未必第一,但围度与体重独占鳌头。

3)澳洲“紫晶蟒”/灌丛蟒(Simalia amethistina 复合群)——约 8.2 m / 27 ft
澳大拉西亚,体形修长、攀爬力强,活动于山地林缘与岩坡。

4)非洲岩蟒(Python sebae)——约 7.3 m / 24 ft
撒哈拉以南非洲,头宽力猛,能捕羚羊、巨蜥、幼鳄等。

5)印度蟒(Python molurus)——约 6.1 m / 20 ft
南亚草甸与湿地,善游泳,性情相对温和。

6)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约 5.5–5.8 m / 18–19 ft
现生最长的毒蛇;捕食其他蛇(含蟒),还会营巢育卵,在蛇类中少见。

注:极端个体罕见,常见体重显著低于上限。
1)森蚺/绿水蚺(Eunectes murinus)——约 249–250 kg / 550 lb(极端)
水体浮力支持其极端围度,质量远胜多数蟒类。

2)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至 ~183 kg / 403 lb
东南亚原生;优秀的游泳者。入侵地(如美佛州)在猎物丰富下可快速增重。

3)网纹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至 ~159 kg / 350 lb
兼具超长与高质量的少数蛇种之一。

4)非洲岩蟒(Python sebae)——至 ~91 kg / 200 lb
非洲最大蛇,雌蛇具守卵护巢行为。

5)印度蟒(Python molurus)——至 ~91 kg / 200 lb
中段围度粗壮;历史上与缅甸蟒记录曾有混淆。

6)灌丛蟒/紫晶蟒(Simalia amethistina)——至 ~35 kg / 77 lb
虽长却相对纤细,质量落后于粗壮的蟒/蚺。

1)泰坦巨蟒(Titanoboa cerrejonensis)——约 12.8 m / 42 ft;>1.1 吨
古新世(约 5800 万年前)哥伦比亚古河系,已知最大蛇类;可能半水栖,捕大鱼与鳄类。

2012年3月23日,在纽约中央车站,参观者正在观看史前巨蟒泰坦巨蟒的复制品,泰坦巨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型最大的蛇。
2)巨蛇属(Gigantophis garstini)——约 11 m / 36 ft
始新世(约 4000 万年前)北非,已灭绝 Madtsoiidae 家族成员,可能为湿地顶级捕食者。

网纹蟒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蛇,能够一口吞下一只山羊——但它仍然比巨蟒(Gigantophis garstini)要小。
| 排名 | 物种 | 最大长度(约) | 分布 | 备注 |
|---|---|---|---|---|
| 1 | 网纹蟒 | 9.8 m / 32 ft | 东南亚 | 当代“最常见的最长蛇” |
| 2 | 森蚺(绿水蚺) | 9.1 m / 30 ft | 南美 | 半水栖,围度巨大 |
| 3 | 灌丛蟒/紫晶蟒 | 8.2 m / 27 ft | 澳大拉西亚 | 长而相对纤细 |
| 4 | 非洲岩蟒 | 7.3 m / 24 ft | 非洲 | 进攻性强 |
| 5 | 印度蟒 | 6.1 m / 20 ft | 南亚 | 善游泳 |
| 6 | 眼镜王蛇(毒) | 5.5–5.8 m | 南亚—东南亚 | 现生最长毒蛇 |
| 排名 | 物种 | 最大体重(约) | 分布 | 备注 |
|---|---|---|---|---|
| 1 | 森蚺(绿水蚺) | ~249–250 kg / 550 lb | 南美 | 现生最重 |
| 2 | 缅甸蟒 | ~183 kg / 403 lb | 东南亚 | 入侵地体重可飙升 |
| 3 | 网纹蟒 | ~159 kg / 350 lb | 东南亚 | 兼具极端长度与质量 |
| 4 | 非洲岩蟒 | ~91 kg / 200 lb | 非洲 | 非洲最重 |
| 5 | 印度蟒 | ~91 kg / 200 lb | 南亚 | 与缅甸蟒记录易混 |
| 6 | 灌丛蟒 | ~35 kg / 77 lb | 澳大拉西亚 | 长而轻 |
森蚺为什么能“赢体重”? 水环境降低负重代价,让其能在不牺牲机动性的前提下堆叠围度与质量。
伏击 vs 巡猎:森蚺多水缘伏击;网纹/灌丛蟒常主动巡游林缘、树上或岩坡。
热感凹与夜猎:多数蟒类唇缘具热感凹,配合竖瞳提升夜间捕猎。
缠杀机理:缠杀并非“把骨头全部压碎”,而是快速阻断血流与呼吸。
雌性巨型化:雌蛇更大可带来更多或更大的后代,推动体型向上选择。
Q:现生有记录的“最长”到底是谁?
A:普遍认为网纹蟒最常见地达到接近 10 m的可靠个体;但在体重上,森蚺遥遥领先。
Q:巨蛇会吃人吗?
A:极少数案例涉及大型网纹蟒/缅甸蟒/非洲岩蟒;属极端事件,与个体体型、环境与人类行为有关。
Q:毒蛇里最长的是谁?
A:眼镜王蛇为现生最长毒蛇;超过 6 m 的个体极不可靠。
Q:为什么不同记录差异很大?
A:测量方式(尸体拉伸/盘绕/饱腹)、缺乏影像与比例尺、个体性别/状态等都会显著影响数据。直线+有证据才可信。
Q:森蚺与网纹蟒谁更“危险”?
A:二者均为非毒缠杀者,风险取决于体型与距离。任何野外近距离接触都应避免。
我们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作了这篇文章,然后确保它经过 动物top 编辑的事实核查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