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蹄目

西伯利亚狍

2023-01-01 20:13:45 49

西伯利亚狍的简要介绍

西伯利亚狍(学名:Capreolus pygargus)外文名Siberian Roe Deer、Eastern roe deer、Siberian Roe,有4个亚种。是鹿科、狍属下的两个物种之一,与西方狍并列。

bd30217d4d1fa8066b1f3362762c92d6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西伯利亚狍表现机警,嗅觉、听觉、视觉都很灵敏;跑得快,活动于晨昏,白天很少活动,夏天躲避于阴凉的树阴下或清凉的河边休息。有时候到碱场饮水,很少单独行动,往往三五成群,在林区出没,大的一只往往跑在前面。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落叶、小浆果蘑菇和各种青草等,对树苗有为害的情况,另外在秋收前后危害庄稼,吃大豆和谷子等。

西伯利亚狍属于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430~440天性成熟,8月末至9月中旬发情,也是交配繁殖的高峰期。发情时雄狍追着雌孢转圈,地面出现花环状足迹,妊娠期270~280天,在产前,母孢首先驱散头一年生的幼狍,然后进入密林中分娩。幼狍3~6月份出生,每胎产仔1~2只。若一胎产2仔,则出生地点相距10~20米,分别哺乳。出生10日后,母孢带领初生幼孢归群,幼狍1.5~2年达到性成熟。寿命10~12年。

西伯利亚狍在繁殖上具有延迟着床的生理特点,一般延迟4~5个月,等到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出生。如果冬季太冷,小狍出生就延迟,出生晚在6月份才出生,这时正是天气变暖,植物开始生长,食物逐渐丰富的时候,有利于幼狍成活。仔狍生下是睁眼的,毛干即能站立行走,但不稳定。受惊后,不能正常逃跑,易跌到,但能随着母狍营漂泊的生活,至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哺乳期一个半月。初生幼狍身上有斑点,半年后胎毛脱落斑点亦消失,幼狍的角在出生后4~5个月间才长出,而且不分叉,以后每年换角一次,大约在11月间掉角,到次年1月开始重长,至4~5月间长成。每年换毛两次,冬毛与当时的草木和灌木林的颜色一致,夏毛和湿润的黄土色一样。

d428a43cc79300ffb130e0336e0a8acb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西伯利亚狍在中国民间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关西伯利亚狍的传说享誉海内外,西伯利亚狍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狍肉有“瘦肉之王”之称号,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质纯瘦,营养丰富,胆固醇的含量低于牛肉,具有滋阴补阳双重保健的功能;狍茸、狍角、狍胎、狍鞭也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狍茸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的功效,能够提高记忆力、免疫力,并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强身的作用,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已将狍茸粉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作儿童发育和老年人延年益寿的佳品。狍血、心、肝、肾、骨、肉等都有补身益寿的功能,并且得到了现代医学研究的肯定;狍皮可制作高档珍贵皮衣,狍粪可发酵加工优质肥料。狍作为鹿科动物,外形修长、灵活、美观,可作为观赏动物饲养于动物园,供游人观赏,而且因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看起来十分可爱,也是“傻狍子”称呼的来源,也可作为狩猎动物供人们狩猎。

2020年,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狍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列入《中国河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西伯利亚狍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头体长95~140厘米,肩高65~95厘米,尾长20~40毫米,耳长128~140毫米,颅全长210~250毫米,体重20~40千克。
体型适中,雄性长有角,雌性没有角,角短而直,角柄分两叉,第一、二尖向上,三尖向后偏内。角基部隆起一圈表面粗糙的嵴突。雌性在额骨后外侧缘有隆起的嵴突。体形适中,四肢细长,尾甚短,冬毛紧密且厚。毛基是牵牛紫色,毛尖端黑色,中间一小段棕黄色,毛色均匀有光泽。背部:自嘴、额、颈至背面是黄褐色。背中线毛色深,腹部毛色浅,为浅棕和淡黄;喉部灰色,两颊和耳基部黄棕色;下颏淡黄;耳内外都有毛,耳背棕灰色,耳内淡黄色;四肢沙石黄,臀部为一白色大斑。
夏季毛短,毛色单纯,从嘴到尾巴包括四肢的背侧都是纯棕黄色,腹部从胸至鼠鼷部包括四肢的内侧都是淡黄色,耳内和下颏白色,耳背为棕褐色,毛色上的个体差异有较深棕的、有较红棕的。幼狍毛色红棕,背部有大条白色纵斑,腰后臀侧的白斑点不规则排列,四肢棕黄色,腹部自下颌、胸至鼠鼷部黄白色,耳内白色,耳背褐色。
头骨特点:上颌骨向前延伸,吻部突出,泪骨短,不接触鼻骨,当中成一开孔,上颌骨没有门齿和犬齿,下颌骨门齿和犬齿都集中于前端,因此前臼齿与犬齿之间有一空位,约占全齿列长的2/5,第1下前臼齿比较小,上前臼齿大小相差不多,在上下齿列中第3臼齿比较大且有三横列齿尖。其他臼齿均具二横列齿尖,齿面成方形。

西伯利亚狍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现存: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 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新疆、青海、四川、甘肃,其中甘肃见于陇东、平凉地区、中部漳县北部,会宁直到临夏偶见。
不确定:吉尔吉斯斯坦、缅甸。
西伯利亚狍一般生活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位置,多在荒山混交林中树木比较稀疏而多革的环境中栖息。栖息地点取决于食物的丰富程度和树林的郁闭度,冬季受气候条件和食物的限制,活动范围比较小,主要位于相对高度较高郁闭度较低的林间空地,阳光充足,林下植被丰富,可食植物充足,隐蔽条件较好的区域栖息。其他季节狍一般栖息在疏林带,山腰或林缘中。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日间多栖息于密林中,早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