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锦蛇(Orthriophis taeniurus,旧属 Elaphe),又称“美丽锦蛇/洞穴鼠蛇(cave racer)”,为东亚—东南亚分布广的无毒游蛇科物种。其眼后延至颈侧的黑色眉纹是显著识别特征,体形修长善攀爬,主要捕食啮齿类与鸟类。IUCN:无危(LC)。生态与行为活动于林缘、农林镶嵌地、岩洞与村落附近,日行性并在晨昏更活跃;擅...
黑网乌梢蛇外文名Ptyas carinatus,是乌梢蛇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黑网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黑网乌梢蛇主要食物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稍高,规模养殖时则很少投喂。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
温泉蛇拉丁学名Thermophis baileyi,是我国垂直分布最高的(4 350 m)唯一蛇种,为我国西藏高原独有。目前有关温泉蛇的生活习性所知较少。仅知其生活于海拔3960-4 350m的温泉附近的石堆、水边、沼泽草甸中,主要以鱼、老鼠和高山蛙为食。温泉蛇是卵生,半阴茎双叶型,收缩态达第20-21尾下鳞间,于第17尾下鳞处分叉,刺区占半...
尖喙蛇拉丁学名Rhynchophis boulengeri,是一种小型的游蛇科蛇类。尖喙蛇是树栖性无毒蛇类,和其他的树栖性蛇类比如绿瘦蛇一样,常年在树上活动,以一些蜥蜴、昆虫、小型鸟类为食。最早命名于1897年,模式产地位于越南境内。尖喙蛇繁殖期和国内大多数蛇类一样3—5月发情求偶交配,6月底产卵,孵化期一到两个月,产量少,一般...
横斑锦蛇拉丁学名Elaphe perlacea,是中国四川西部的特产动物。横斑锦蛇主要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1929年,美国学者stejneger.L在中国四川雅安首次发现这种蛇,捕获一条雄蛇,其标本被带往美国。此后,数十年间,人们没有再发现过这种蛇,甚至怀疑它是否存在过。百年来,人们发现的横斑锦蛇的数量还不超过30只,由于...
团花锦蛇拉丁学名Elaphe davidi,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团花锦蛇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卵生。性暴躁,受惊时头呈三角形,常被误认为毒蛇,是较稀有的一种无毒蛇,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国家重点...
三索锦蛇外文名Tri-rope beauty snake,是游蛇科锦蛇属的一种蛇,无毒。11月至次年3月为三索锦蛇的冬眠期,冬眠主要是在田基或墓地向南德鼠洞内,单一或成群,有时并和其他种类的蛇在一起。冬眠初醒时,常伏地等待阳光照射。行动敏捷,性较凶猛,遇人则攻击状。常见于田野、山坡、草丛、石堆、路边、池塘边。昼夜活动。受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