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涉禽

朱鹮

2022-10-13 18:35:55 93
朱鹮

中文名:朱鹮

别名:亚洲朱鹮,日本朱鹮

纲目:涉禽

科属:鹳形目 鹮科 朱鹮属

体长:67.9-79厘米

体重:1.7-1.8kg

寿命:10-17年

保护级别:一级

特色: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

朱鹮的简要介绍

朱鹮外文名Crested Ibis、Asian Crested Ibis、Japanese Crested Ibis,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无亚种。

47359008935a3cfc5fe4c118b17ad21e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朱鹮性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

朱鹮主要以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甲壳类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等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活动在白天。通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也见在烂泥中和地上觅食。在地上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地上,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

原来在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北方和中国北方繁殖的朱鹮种群,秋季多要迁到日本南部和中国黄河以南至长江下游、福建、台湾和海南岛越冬,也有部分留在朝鲜越冬。而在中国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种群,通常不迁徙,为留鸟。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的种群亦不迁徙,繁殖期后向四周游荡。在7月份曾在离巢区20千米远的地方发现已离巢的幼鸟。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节,这时成年的雄鸟和雌鸟结成配偶,离开越冬时组成的群体,分散在栓皮栎树等高大的乔木树上去筑巢、产卵。这时它会用嘴不断地啄取从颈部的肌肉中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的色素,涂抹到羽毛上,使它的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等都变成灰黑色。

朱鹮的繁殖期是3-5月。营巢于较少干扰的山地森林中,巢置于水域附近高大的栗树、杨树、松树和其他树的枝杈上。常成对单独营巢。巢较粗糙简陋,主要由枯枝构成,内垫有细软的草叶、草茎和苔藓等物。巢呈盘状,大小为直径50-70厘米,距地高5-20米。每窝产卵2-5枚,通常3枚,卵为卵圆形,蓝灰色、具褐色斑点,大小为63-68毫米×44-46毫米,重65-75克。4月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28-30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孵化期25天)。亲鸟领域性较强,在繁殖期保卫领域。当亲鸟离巢时,常用内垫材料将卵盖住。

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雏鸟上体被有淡灰色绒羽,下体被有白色绒羽,脚橙红色。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出壳后由亲鸟轮流将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养,性急的雏鸟们则争着把长喙伸进亲鸟的嘴里,亲鸟则使劲抖动着脖子,使食物尽快地吐出来。亲鸟在育雏的前期每天返回巢中的次数为7-9次,随着雏鸟的迅速生长和对食物需求的增加,后期则增加到每天14-15次。喂完食物后还要帮助雏鸟清理粪便,方法是叼走巢底的树枝,使粪便漏到下面去,或者把沾有粪便的碎铺垫物叼到巢的外边,然后再叼来新的巢材和铺垫物来补充。经过45-50天的喂养,雏鸟即具飞翔能力和离巢,60天后就能跟随亲鸟自由飞翔了。时间大约在6月。离巢后雏鸟仍和亲鸟在巢区附近活动和觅食,大约在7月以后才离开营巢地。两性性成熟年龄在3岁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寿命可达到17年以上。

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关于动物的价值,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分析,认为动物物种的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经济价值、观赏娱乐价值、生态生物学价值、科学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负价值等方面。朱鹮的价值依然表现在生态生物学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等几个方面。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把朱鹮和喜鹊作为“吉祥之鸟”。

2013年12月,根据当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订的谅解备忘录(MOU),中国向韩国赠送了一对名叫“金水”和“白石”的朱鹮。其中“金水”2014年4月成功孵化出“第二代”。2015年3月6日成功产卵。

2018年5月,中国向日本提供两只朱鹮用于两国开展合作繁育研究,这不仅有利于继续提高日本朱鹮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也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遭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该物种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收缩,另外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威胁了它们的安全;朱鹮种群高度密集,只有一个野外种群,一旦爆发疫情很容易造成种群灭绝,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也是造成该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

2019年7月11日,中国陕西省汉中市、韩国庆尚南道昌宁郡和日本新潟县佐渡市地方政府以及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11日在首尔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积极推动朱鹮相关合作,使其成为一个可持续和机制化的三边合作平台。当天,由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联合中国朱鹮国际论坛秘书处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朱鹮国际论坛在首尔召开。作为中日韩三国合作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部分,本届论坛以“新旅程,新高度——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日韩朱鹮合作”为主题,旨在探索中日韩朱鹮合作的未来前景,推动三国多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2022年9月28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启动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工程,推动朱鹮野外种群重建,促进朱鹮保护恢复。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朱鹮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朱鹮非繁殖期通体白色,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缀有粉红色。翅下和尾下亦缀有粉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可见。最外侧飞羽几全暗褐色,仅基部的内外缘以及羽干白色。第二枚内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枚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其余飞羽全白色。头后枕部羽毛延长成矛状,形成松散的羽冠。繁殖期头、上背和颈缀有灰色,两翅粉红色较浅淡,第1-5枚初级飞羽具灰褐色端斑。
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尤以初级飞羽的粉红色较浓,头颈部的羽毛特化伸长形成下垂的冠羽,整个面部,包括额部、眼周、眼睑和下嘴基部裸露无羽毛,且呈鲜艳的红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红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黄色,脚亦为鲜亮的红色。繁殖季节的成鸟在整个头部和颈部乃至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将头颈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须指出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颜色的变化。
虹膜橙红色,嘴黑色,嘴基及头裸露部分朱红色,跗蹠、爪及胫下部裸露部分亦为朱红色。幼鸟两颊被有绒羽,其余脸部裸露无羽,橙黄色。体羽缀有烟灰色而具玫瑰色光泽。初级飞羽黑褐色,脚淡褐色,虹膜淡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700-1885克,♀1465克;体长♂783-790毫米,♀679毫米;嘴峰♂182-183毫米,♀137-150毫米;翅♂380-450毫米,♀375-380毫米;尾♂180-188毫米,♀160-165毫米;跗蹠♂85-90毫米,♀75-77毫米。(注:♂雄性;♀雌性)

朱鹮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原产地:中国;可能灭绝:俄罗斯联邦(东亚区);区域灭绝:日本、朝鲜、韩国和中国台湾岛。
朱鹮在中国曾广泛分布于东北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和兴凯湖,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辽宁省辽东半岛大连、金县和营口,河北,河南西部熊耳山,山东,山西东南部,陕西南部太白山、洋县,甘肃兰州、东南部徽县,安徽,浙江衢县,以及福州、台湾和海南岛,在中国仅见是陕西汉中洋县、城固县,陕西安康宁陕县。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