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攀禽

象牙嘴啄木鸟

2023-07-07 23:36:16 78

象牙嘴啄木鸟的简要介绍

象牙嘴啄木鸟学名Campephilus principalis,外文名Ivory-billed woodpecker,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啄木鸟,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鸟。

2c81b8cb7bcb0a4678e39ec76063f6246960affa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象牙嘴啄木鸟主要以枯死的树木中的甲虫幼虫,即蛴螬、小囊虫等为食。啄木鸟用其坚固的鸟喙挖掘孔洞,从而到达虫子深藏的树木的内部,每只啄木鸟能够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在枯木上凿一个12厘米的深孔。它们也吃种子、果实及其他昆虫。


象牙嘴啄木鸟是一夫一妻制鸟类,共同生活和迁徙。它们每年约于1月至3月交配。它们会在枯树上离地15米的地方凿一个巢。每次生1-4枚卵,约需3-5星期来孵化。双亲都会孵蛋及照顾雏鸟,晚上主要是由雄鸟负责。雏鸟出生后5个星期就会学习飞行,但双亲仍会喂养雏鸟达2个月之久。在下一个冬天,雏鸟就会离巢独立生活。


象牙嘴啄木鸟于1800年代因猎杀数量而大量下降。于1920年代,当两只象牙嘴啄木鸟在科罗拉多州被射杀后,一般相信它们已经灭绝了。于1938年,在野外就估计只余下20只象牙嘴啄木鸟,当中的6-8只在路易斯安娜州的一个私人原始森林。这个森林最终亦被清理及伐林,最后的雌性象牙嘴啄木鸟于1944年死去。于1940年代至1990年代有多个听见象牙嘴啄木鸟叫声的报告,但都不能证实。它们于1967年被列为濒危物种,并于1994年列为灭绝,但后来因相信它们仍然存在而改列为濒危

92892c176d224f4a5fc467ed02f790529922d166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2004年2月11日,观鸟者吉恩·斯帕林乘坐独木舟旅行,在美国阿肯色州东部的怀特河沿岸看到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鸟类。斯帕林记录下了这种大鸟的外貌特征,回去一查对,发现竟然是已经销声匿迹60年的象牙嘴啄木鸟。消息公布后,引起了生物学界的普遍震惊。


一星期后,康奈尔实验室的蒂姆·加拉格尔和奥克伍德大学的鲍比·哈里森找到了斯帕林。在斯帕林的带领下,两位鸟类学家开始了寻找象牙嘴啄木鸟的旅程。接下来,有30多名鸟类学家分成几个研究小组,展开行动,希望再次发现象牙嘴啄木鸟。30多名鸟类学家在历时7000小时的搜索中,已经15次发现了象牙嘴啄木鸟的踪迹,并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经过各国多位专家的审定,确定象牙嘴啄木鸟还活在地球上。于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向政府申请了保护资金,用于保护象牙嘴啄木鸟的栖息地,并用于该鸟类的繁育研究。纽约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及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专家为了保护啄木鸟保护区的栖息地,将消息保密了一年多,不让外界知道。保护区和观鸟区已经建成,繁育研究已经起步。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保护这种罕见的鸟类,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民间保护资金,专家们才决定向外部公开消息。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象牙嘴啄木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长48-53厘米,翼展约84厘米。这种啄木鸟在外表看上去像一个“贵族”,它们身材高大,鸟喙象牙色,虹膜呈苍白的柠檬黄色,具清晰的黑白斑纹,独特的嵴和瘦长的外表与众不同。鸟身羽毛为有白色图案的亮黑色,翼有白色斑点,因为长着一只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雄性啄木鸟的冠部呈现鲜亮的红色。颈部及背部呈蓝黑色,有白色彩的斑纹,下颚呈黑色。翼面及翼底都有白边,翼底前亦有白边,形成中间有一条黑线,逐渐向翼端扩大。
成鸟的喙呈象牙色,雏鸟的呈白垩色。头上有冠,雏鸟及雌鸟的冠呈黑色,雄鸟的冠前边呈黑色,后及侧边呈红色。当站立及双翼折合时,它们下背部就像有一大幅呈三角形的白色,与北美黑啄木鸟有所分别。象牙喙啄木鸟的直喙强而有力,舌头长而灵活,有刺及尖端坚硬。它们的喙尖稍为扁平,在北美洲的啄木鸟中算为独特。

象牙嘴啄木鸟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象牙嘴啄木鸟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古巴。
象牙嘴啄木鸟栖息于各种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内。曾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沼泽到山地森林的各种森林类型中都有发现,也生活在古巴山区的马尾松林中。 最初生活在美国和古巴的低地硬木和山地松树林、混交阔叶林等森林。历史记录表明,它们曾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自然发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需要大片连续的成熟林地以支持一个可行的数量(杰克逊2002年)。大片的森林地区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沼泽地和阔叶林(Fitzpatrick et al。2005),总面积约22万公顷。在古巴,栖息地的低地森林广泛的丧失和退化意味着任何剩余的鸟类可能只限于完整的山地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