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攀禽

黑顶蟆口鸱

2022-09-06 17:37:16 82

黑顶蟆口鸱的简要介绍

黑顶蟆口鸱体形与夜鹰相似。但嘴形宽大,上嘴甚曲而具钩端。前额和头部的羽须甚为发达,鼻孔上有羽须掩盖着,这些特征可与夜鹰科鸟类相区别。

黑顶蛙口夜鹰是黄昏猎手和夜间精灵,白天却是一个十足的“大懒虫”。这样“颠倒时差”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夜鹰目鸟类都是“夜猫子”,它们大多在黄昏时开始觅食,有人曾见到过其在空中成功捕捉昆虫的样子。相对于黄昏和夜晚的活跃,白天黑顶蛙口夜鹰常常躲在树木或灌木丛密集的枝丫间睡大头觉,正如照片中的那样。不过,千万不要认为黑顶蛙口夜鹰“睡死了”,其实它随时保持着警惕,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马上“跑路”。

1.jpg

在云南,黑顶蛙口夜鹰被人们叫做“老害怕”,特别是小孩子晚上闹腾不睡觉时,大人们常常都会吓唬说:“你再不乖,小心晚上‘老害怕’来找你。”一般情况下小孩子就会被吓得乖乖睡觉去了。


“老害怕”这个充满云南风味的“外号”来自于黑顶蛙口夜鹰的嘴巴,和其他鸟类比较尖长的喙(鸟类嘴巴的统称)不同,黑顶蛙口夜鹰的喙较短,但却有着夸张的宽度,当其张开喙时很像蛤蟆或青蛙的大口,再加上其夜间活动的习性,所以就成为了民间恐怖元素“老害怕”的原型。


虽然外号不好听,但是黑顶蛙口夜鹰绝对是人类的朋友,它能消灭蛾子、蝗虫等大多数种类的害虫,不过由于人类频繁的活动以及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如今野外已经很难再见到黑顶蛙口夜鹰了。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沿着大的乔木树干水平枝伏卧或站于树枝上,因体色与树枝较相似,一般不注意难于发现,有时以直立的姿态,栖止在小枝上。晚上和黄昏才开始活动和捕食。飞行轻快,毫无声响。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小型鼠类。

2.jpg

繁殖期主要在4-6月,最早在3月末,最迟到8月末。通常营巢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欢在陡的山边沟谷营巢。巢多置于小树水平枝分枝处,距地高1.5-5米。巢完全由雌鸟从自己腹部拔下的绒羽和细羽构成,大小为直径6-9厘米,深2厘米,巢中间稍凹。营巢材料多深深地插入树皮裂缝中,巢外面再加以苔藓、地衣和蜘蛛的蛋袋等,将巢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因此巢不仅相当结实,而且外表看起来,好像树本身长出的瘤状突起。每窝产卵通常2枚,有时少至1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呈长卵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24.4-28.1毫米×16.3-19.5毫米,平均26.5毫米×17.6毫米。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雄鸟通常白天孵卵,雌鸟晚上孵卵。雏鸟晚成性。

黑顶蟆口鸱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嘴型宽阔且厚,上嘴弯曲,尖端具钩,嘴基部具长的须状羽。后颈有白色领环。尾长而凸。雄鸟具短白眉纹,周身呈黑褐色、棕红色和白色斑驳状。雌鸟上体偏棕色,喉偏白色。胸部和肩部具大型白斑。虹膜橙黄色,嘴角质黄色,脚肉色。

黑顶蟆口鸱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中国在云南有记录。国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中南半岛等。

主要栖息于2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中和林缘灌丛地区,尤其喜欢在有稀疏树木的陡峻山谷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