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啮齿目

鼹形田鼠

2022-11-09 14:33:50 323

鼹形田鼠的简要介绍

鼹形田鼠属于田鼠亚科(Arvicolinae),该属全世界5种,我国仅1种。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分化很多,我国记载有3个亚种。是典型的草原地下活动鼠类。几乎不在地面活动。其洞穴最长大于20mm,最深处可达80cm,其洞道在草原上形成一串直径约15cm,高约10cm的土丘,很像鼢鼠的土堆,但比鼢鼠的小。

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鼹形田鼠植食性。以植物的根系为主,喜食肥大的轴根和地下茎,也采食少量植物茎叶和种子。在洞穴仓库中曾发现野生麦穗、防风、柴胡根系等。


营群栖的地下生活。洞系构造复杂。洞道分为主洞道、推土道、觅食道等部分。主洞道为洞系的干线,与地面平行,深15~20cm,蜿蜒曲折。四壁光滑。主洞道长,短则10m余,长则近100m。植物茂盛、地下根茎多的地段主洞道较短,反之就长些。推土道为鼹形田鼠向地面抛出废土的洞道,位于主洞道的两侧,其距离无一定规律,土丘间的距离亦不固定。被排出的土在地面堆积成土丘,土丘的体积比鼢鼠土丘小,直径15~20cm,高10~15cm。觅食道多位于主洞道与推土道之间,呈圆锥状,尖顶接近地面,是取食形成的洞道。在主洞道的下层为栖息洞,斜向深处.其内有窝巢、仓库、粪洞。窝巢内垫有两层于草,外层粗,内层软。有1~3个仓库。

2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鼹形田鼠是我国西北诸省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常见鼠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在地下活动,很少到地面。在春夏季以上午10时前,下午6时后挖掘活动较为频繁,秋季则终日可见新拱出的土丘。


鼹形田鼠1年可繁殖2次,每胎产2~8仔,平均4仔。6月份第一胎幼鼠大量出现,8月份第二胎幼鼠产出,其数量往往低于前次。性比约为1:0.93,一般雌多于雄,但参加繁殖的雌鼠仅占成年雌鼠的51%,说明繁殖力较弱。

1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鼹形田鼠鼠常年在地下啮咬植物根系,拱掘地道,对农、牧业危害较大。在农田中,它们将作物根系咬断,使稂食减产。还可能是鼠疫杆菌的携带者。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鼹形田鼠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形如鼹鼠,大小与田鼠相似,全长约100毫米左右,具一系列适应地下洞道生活的形态结构。额至眼周及吻侧黑色,其余部分黄褐色。其特征是门齿外表面白色,大而长的门齿向前倾,显得很大。这些都不同于其他田鼠类。毛浓密厚实,绒毛状,保暖性很强。眼很小,耳退化,隐蔽于毛中,外面看不见。前后足背面白色。爪较大,适于掘土。尾很短,小于后足长。骨粗壮结实,腭骨为典型的田鼠类,后缘形成纵嵴并与翼骨相连,左右各有一个翼骨窝。

鼹形田鼠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国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陕西和甘肃。国外分布于蒙古、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鼹形田鼠属于亚洲中部广泛分布的温旱型种类。栖息环境比较广泛,从高山到荒漠、森林草甸灌丛均有分布。在土层松软而深厚、植被丰盛的地方密度较高,荒漠绿洲亦为常见的栖息地。在农田中则避开潮湿的环境。丘陵山地的石质裸地、阳坡及荒漠中植被稀疏的沙质地带数量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