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鲸目

太平洋斑纹海豚

2022-07-18 00:51:53 223

太平洋斑纹海豚的简要介绍

太平洋斑纹海豚非常活跃也很爱表现,会制造大片水雾。经常跃身击浪,有时会在空中旋转或翻转,在以侧身或腹部着水。是有利的快游者,有些个体可能一起进行豚游。喜爱在大洋的波浪上冲浪及船尾乘浪,热衷船首乘浪,似乎经常不声不响地现身。有贴近水面游行,只露出背鳍,貌似鲨鱼。大群对可能分散成较小的群对摄食,但在休息或游行时,又会重新聚集。经常伴随其他的鲸豚类动物;也可能与海狮和海豹为伍。非常好奇,可能接近静止不动的船只。

137a0100ec8e0391ec8defcdcbf5507f.jpeg

太平洋斑纹海豚大型群队会在水面制造很多波纹。所以在开套他们之前,就会先看到大量水波。个体间的差异极大,年少者较不明显 。外形与暗色斑纹海豚非常相似,但是两者的分布范围并不重叠。快速游泳时,太平洋斑纹海豚可能制造出大片水雾,即所谓的“公鸡尾水雾”,所以远距离观察,可嫩会误认为白腰鼠海豚。

太平洋斑纹海豚具强烈的眷恋性,若同伴受伤,则不肯离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太平洋斑纹海豚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太平洋短吻海豚体长一般为2-2.3米,体呈纺锤形,背鳍前部体粗圆,自肛门往后体急剧变细。头部吻突短而扁,背面自吻基部向后平缓升起,吻突与额部界线明显。口较小,上下颌近等长,两颌每侧各有齿30-35枚。眼小,近圆形,位于口角稍后上方。尾柄上下方有明显的棱状皮脊。背鳍高大呈镰状,位于体背中部稍偏前,高约为体长的1/12-1/6,基部宽,前缘向后倾斜,顶角尖,后缘凹入。鳍肢中大,基部较宽,前缘弧形,外角较尖,后缘由凸出部至外角尖端凹入。尾鳍较宽大,平展成左右翼,后缘中央有1缺刻。
太平洋短吻海豚体背黑色或黑灰色,腹面白色。体侧自眼后越过鳍肢到腹面白色边缘呈灰白色区,背鳍基下侧至尾基之间的体侧也呈灰白色区,其前部似两齿叉形,余部为浅黑灰色。头和上颔黑色。下颌仅唇部黑色,其余部分白色。从口角至鳍肢前缘并越过鳍肢经体侧下方达肛门间有1条黑色带,该带为腹部白色区与体侧灰白色区的分界线。背鳍前缘小部分黑色或黑灰色,余部近似灰白色。鳍肢和尾鳍的上下面均黑色或黑灰色。
太平洋短吻海豚喜集群活动,通常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群游泳,有时也结成1000头的大群体出现。性活泼,擅长空中绝技,平时游速较慢,巡航速度每小时7-11km/h,但受惊吓或逃跑时速度会大幅加快,瞬间速度可轻易超过47km/h,最快可达55km/h。
太平洋短吻海豚主要食物为中上层小型群集性鱼类、头足类,比如鳀鱼、鲱鱼、胡瓜鱼和鲭鱼。觅食时多分成20-30头的小群,互相保持较远的距离,捕食后、休息或移动时又聚集成紧密的大群,每只成年海豚每天进食约9千克。
太平洋短吻海豚以“一夫多妻”制的方式繁育后代。该海豚的一个群体由一只占统领地位的雄性和许多其它雄性与雌性组成,那只作为统领者的雄性海豚会与性成熟的雌性交配。

太平洋斑纹海豚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太平洋短吻海豚分布于加拿大、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共和国、墨西哥、俄罗斯联邦、美国。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太平洋短吻海豚通常冬春季多栖息在低纬度沿岸暖温水域,夏秋季多栖息于海洋深水区或向北游入高纬度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