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濒危

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10 大极危物种与关键保护行动

2025-10-29 14:28:20 4

摘要要点

  • 非洲森林象、塔帕努利猩猩与加湾鼠海豚等物种处于极危(CR),核心压力来自栖息地丧失、偷猎/兼捕与疾病

  • 个别物种出现阶段性恢复(如北毛鼻袋熊在封育区与防捕食者围栏下回升)。

  • 像索拉羚、海南长臂猿等隐秘难见,增加了监测与保护的难度与成本。

1.webp

IUCN 红色名录分级速览:未评估(NE)/数据缺乏(DD)/无危(LC)/近危(NT)/易危(VU)/濒危(EN)/极危(CR)/野外灭绝(EW)/灭绝(EX)。

注:以下物种状态与数量为近年公开资料中常见的量级或趋势描述;各地实时评估可能更新,请以最新名录为准。


10. 非洲森林象(African Forest Elephant)Loxodonta cyclotis — “雨林里的沉默巨人”

  • 状态:极危(CR)

  • 分布:中西非的刚果盆地(如加蓬、刚果共和国等)。

  • 识别要点:体型较非洲草原象小、象牙更直更细、栖于密闭森林。

  • 主要威胁象牙偷猎森林开发(采伐、农垦),导致种群破碎化与繁殖率下降。

  • 保护要点:加强反偷猎与情报执法、国家公园体系与跨境走廊、社区共管与替代生计。

  • 看点:森林象对雨林结构与种子传播具有关键生态作用。

2.webp


9. 大竹狐猴(Greater Bamboo Lemur)Prolemur simus — “靠竹子续命的灵长类”

  • 状态:极危(CR)

  • 分布马达加斯加局部。

  • 生态特性:食性高度依赖竹类;对森林质量与连通性极度敏感。

  • 主要威胁:竹林砍伐、非法采伐、刀耕火种、气候变化、捕猎。

  • 保护要点栖息地恢复+竹林补植、社区护林与替代燃料、科学监测与转移保护。

  • 看点:物种对单一食物资源的依赖,使其成为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指示器”。

3.webp


8. 塔帕努利猩猩(Tapanuli Orangutan)Pongo tapanuliensis — “最新确认的大猿”

  • 状态:极危(CR)

  • 分布: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Batang Toru 森林。

  • 物种地位:2017 年被确立为独立物种,数量不足千只量级

  • 主要威胁:栖息地碎片化(基础设施、采矿、水电等)与人猿冲突。

  • 保护要点关键栖息地“零净损失”、基础设施选线避让、基因流动走廊、社区缓冲。

  • 看点:作为最稀有的大猿,任何新增碎片化都会放大灭绝风险。

4.webp


7. 跨河大猩猩(Cross-river Gorilla)Gorilla gorilla diehli — “尼日利亚—喀麦隆边界的幽灵”

  • 状态:极危(CR)

  • 分布:尼日利亚与喀麦隆边境山地森林的若干小群体

  • 主要威胁栖息地挤压(农业、采伐、采矿)、捕猎与人畜共患病。

  • 保护要点:跨境保护地网络、反偷猎巡护、社区替代生计与教育、非致死型冲突缓和。

  • 看点小群体+孤立带来高近交风险,走廊工程至关重要。

5.webp


6. 北毛鼻袋熊(Northern Hairy-nosed Wombat)Lasiorhinus krefftii — “围出来的希望”

  • 状态:极危(CR)

  • 分布:澳大利亚昆州少数保护地。

  • 亮点:在捕食者隔离围栏与人工供水等措施下,数量从不足百只显著回升

  • 主要威胁:历史性栖息地丧失、野狗捕食、旱灾与近交。

  • 保护要点防捕食者围栏、异地扩繁与再引入、基因多样性管理。

6.webp


5. 楔尾鹦鹉/鸮鹦鹉(Kākāpō)Strigops habroptila — “不会飞的夜行鹦鹉”

  • 状态:极危(CR)

  • 分布:新西兰,仅存隔离岛的受控种群。

  • 生物学:不会飞、夜行、雄性炫耀鸣叫极响;繁殖受林木“结实年”影响。

  • 主要威胁:入侵捕食者(猫、鼠、鼬)、疾病与遗传多样性不足。

  • 保护要点无害化岛屿、个体芯片与健康档案、人工辅助繁殖与基因管理。

7.webp


4. 苏门答腊犀(Sumatran Rhinoceros)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 “最古老也最渺小的犀”

  • 状态:极危(CR)

  • 分布: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与婆罗洲部分)。

  • 主要威胁:低密度+破碎化导致“功能性灭绝”风险(难以相遇繁殖),历史偷猎遗留效应。

  • 保护要点圈养保种+配对繁殖、关键栖息地严管、反偷猎与情报网络。

  • 看点圈养繁殖的成功个案为整体保种带来希望。

8.webp


3. 海南长臂猿(Hainan Gibbon)Nomascus hainanus — “全球最稀有的人猿”

  • 状态:极危(CR)

  • 分布中国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极小范围。

  • 数量级:几十只量级,呈多小群结构。

  • 主要威胁:历史性伐林与偷猎的遗留、栖息地连通性不足。

  • 保护要点核心栖息地严保护、植被恢复、声学监测与个体识别、生态走廊。

  • 看点:物种“合唱”具有种特异性,可用于非入侵式监测

9.webp


2. 加湾鼠海豚(Vaquita)Phocoena sinus — “只剩个位数的海洋精灵”

  • 状态:极危(CR)

  • 分布加利福尼亚湾北部(墨西哥)。

  • 主要威胁流刺网兼捕(捕捞对虾与大型鱼类的网具)。

  • 保护要点零容忍区反网具装置、海上执法与社区替代生计、跨部门协作监测。

  • 看点:不适合圈养繁育,唯一出路是就地存续严禁非法网具

11.webp


1. 索拉羚(Saola)Pseudoryx nghetinhensis — “亚洲独角兽”

  • 状态:极危(CR)

  • 分布:越南—老挝安南山脉密林。

  • 特性:极端隐秘、相机陷阱寥寥记录;野外监测困难。

  • 主要威胁:缆索套猎、栖息地破碎化。

  • 保护要点大范围清套索、社区守护、跨境合作与可能的救护与繁育尝试。

  • 看点知识空白本身就是威胁——生物学信息缺乏使管理更困难。

xxbib-521nm.webp


现在很关键(延伸)

  • 世界上最稀有的猫科常被认为是远东豹(Amur leopard, 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的极危小种群。

  • 犀牛家族除苏门答腊犀外,爪哇犀黑犀亦处高风险;区域保护成败差异显著。


常见问题(FAQ)

Q:这些极危物种面临的共同威胁是什么?
A:三大主因:栖息地丧失/破碎化直接利用(偷猎/兼捕)疾病与小种群效应。应对需要栖息地保护与连通执法与需求端治理社区共管科学监测的组合拳。

Q:保护行动如何见效?
A:成功要素包括:明确的核心区+缓冲区稳定经费与长期巡护社区参与(收益替代)科学工具(相机陷阱、声学、基因)、以及必要时的圈养保种与再引入。北毛鼻袋熊围栏隔离+精细管理即为正面案例。


一页速览表(用于版面信息卡)

物种学名状态分布要点关键威胁保护关键词
非洲森林象L. cyclotisCR刚果盆地偷猎、砍伐反偷猎、走廊
大竹狐猴P. simusCR马达加斯加竹林丧失竹林恢复、社区护林
塔帕努利猩猩P. tapanuliensisCR苏门答腊基建挤压零净损失、走廊
跨河大猩猩G. g. diehliCR尼日利亚-喀麦隆破碎化、捕猎跨境保护、反偷猎
北毛鼻袋熊L. krefftiiCR澳大利亚昆州捕食、干旱围栏、异地种群
鸮鹦鹉S. habroptilaCR新西兰入侵捕食者无害化岛、辅助繁殖
苏门答腊犀D. sumatrensisCR印尼小种群、偷猎圈养保种、严管核心区
海南长臂猿N. hainanusCR中国海南历史砍伐、孤立声学监测、生态走廊
加湾鼠海豚P. sinusCR加州湾北部流刺网零容忍区、反网具
索拉羚P. nghetinhensisCR安南山脉套索、隐秘清套索、跨境协作

说明:CR=极危;具体数量与动态以最新官方通报为准。


动物标签: IUCN

我们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作了这篇文章,然后确保它经过 动物top 编辑的事实核查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