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上新世(距今约370万年前)的世界上最原始的披毛犀,为解决这类动物演化之谜提供了重要证据。这批珍贵的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阿里地区高海拔的札达盆地采集,经邓涛研究员等人研究并命名为一个披毛犀的新种——西藏披毛犀(Coelodonta thibetana Deng et al.,2011),它的发现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
披毛犀
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
动物标签: 披毛犀 化石
猜你喜欢
中美研究人员12日说,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两件化石显示,在距今约1.6亿年前由恐龙统治的侏罗纪,早期哺乳动物就已学会在树上攀援、在地上挖洞,表现出多元的生态适应,从而在地球上成功抢占了一席之地。这两件化石均来自一种被称为柱齿兽的原始哺乳动物,其中一种被命名为攀援灵巧柱齿兽,生活在距今1.65亿年前,是...
科学家近日发现3400万年前居住在史前南极洲的、一只身高达6.6英尺(约2米)的企鹅的化石,而它的原型身高比现在大多数人类男性还要高。阿根廷拉普拉塔市自然科学博物馆(Natural Sciences Museum)工作的古生物学家称,该化石遗迹发现于冰冷的南方大陆。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企鹅身高为3.11英尺,并取名为“帝企鹅...
科学院于浙江天台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一枚蛋化石。该蛋化石仅4.5cm长,有明显的尖端和钝端,外形与鸟蛋非常相似,却显示出恐龙蛋的蛋壳显微结构。浙江天台盆地出产以蜂窝蛋类、网形蛋类、石笋蛋类和马赛克蛋为代表的晚白垩世早期的恐龙蛋化石群。新报道的这枚蛋化石的蛋壳具有桶状的锥体、不规则的气孔道和发达的...
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高海拔的札达盆地发现的距今约370万年前的披毛犀,是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披毛犀。该披毛犀及其共生的其他寒冷适应性动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证明在第四纪冰期出现之前的上新世时期,青藏高原已经成为冰期动物最初的演化中心,从而推翻了它们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成果于2011年9月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
距今约1.2亿年前的原始热河鸟,是我国境内迄今所发现的最原始的一种鸟类,其原始性仅次于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并且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特化的食籽的鸟类。它的发现和研究,还首次从鸟类化石角度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成果于2002年07月2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原始热河鸟生态复原图原始热河鸟化石...
提起细菌,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那些导致疾病、残害生命的病原细菌,因此难免“谈菌色变”。实际上,病原菌只是细菌的一部分,而在细菌家族的大千世界里,大多数细菌能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益处,生产味精等食物添加剂、净化环境等都离不开细菌。细菌是一类构造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个体极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得...
库班猪(kubanochoeres)是曾经生活在旧大陆的一类体型巨大、具丘型齿的猪,主要分布于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在非洲和欧亚大陆都有发现。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库班猪是否应建立亚科一级的分类单元始终存在争论,不同地点库班猪化石的分类和演化关系也存在许多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素宽和...
在泥盆纪的时候,最早的肉鳍鱼类出现了,并分化成肺鱼类(目)和总鳍鱼类(目)两大类。与辐鳍鱼类不同的是,早期的肉鳍鱼类在歪型尾上有一个位于体轴之上的索上叶。它们的鳍有中轴骨骼和在中轴骨骼两侧向外呈辐射排列的较小的骨头,然后再在这些骨头的末端长有骨质的鳍条。这样的鳍叫做原鳍。原始的辐鳍鱼类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