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上新世(距今约370万年前)的世界上最原始的披毛犀,为解决这类动物演化之谜提供了重要证据。这批珍贵的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阿里地区高海拔的札达盆地采集,经邓涛研究员等人研究并命名为一个披毛犀的新种——西藏披毛犀(Coelodonta thibetana Deng et al.,2011),它的发现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
披毛犀
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
动物标签: 披毛犀 化石
猜你喜欢
在中新世-上新世的大型熊类中,最出名的是印度熊Indarctos和郊熊Agriotherium。二者个体巨大,分布广泛,发现历史悠久,是中新世-上新世的代表物种。虽然二者在很多特征上十分接近,但是以往并没有证据能够直接联系起二者。因此对于二者的演化关系也一直争议颇多,有的学者认为二者非常接近,是直系的亲属(如Hendey),...
我们已经知道,恐龙悲剧性的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实际上,灭绝的不仅仅是恐龙,那些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动物——鱼龙、蛇颈龙、沧龙等等,以及翼手龙等飞行爬行动物,都没有能够从中生代之末的劫难中逃过来。如果在计算那些多得不计其数的无脊椎动物,那么在这场大劫中遇难的名单就更长了。恐龙...
如果你到植物园去游玩,你一定会被那里各式各样姹紫嫣红的花卉吸引;每年春天,伴着暖暖的春风绽放在田野、山坡、庭院和路边的大大小小的花朵,也总是最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作为生活在新生代的生物,人类是幸运的。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各种植物提供给我们的食物,还可以享受到鲜花带给我们的美丽。因此,自古以来人类...
距今约1.25亿年前的孔子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长有角质鸟喙的鸟类之一,同时它还保留了爬行类祖先才具有的完整的双弓型头骨结构,这一原始的特征以及保留的三个指爪等与始祖鸟和恐龙祖先十分相近,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数量最多的化石鸟类之一。成果于1995年10月1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孔子鸟复原图孔子鸟化石...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的形成方式有很多种,但大多数是在活生物体(例如植物或动物)死亡并很快被沉积物(例如泥土、沙子或火山灰)掩埋时形成的。软组织经常分解,只留下坚硬的骨头或外壳(但在特殊情况下生物体的软组织可以保留)。生物体被掩埋后,更多的沉积物、火山灰或熔岩会积聚在掩埋生物体的顶部,最终所有层都硬...
1、始祖鸟标本、渐变,从龙到鸟的演化随着越来越多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科学家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如身体结构(大小、骨骼愈合程度等)、生活习性(食性、哺育等)、生活年代等。因此很多恐龙化石物种在研究之初被误认为是鸟类,如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原始祖鸟(Pr...
差不多与有袋类起源的同时,从古兽类中还分化出了另外一种更具进步性的哺乳动物。它们从古老的爬行动物祖先的卵那里继承下来的尿囊膜与母亲的子宫内膜发生了接触,形成了它们特有的胎盘。从此,营养物质和氧气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亲体内输入正在发育的胚胎和胎儿,保证了胎儿在母亲体内的正常发育。因此,当这种哺乳动物的...
恐龙的后代-鸟类,是如何躲过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的,一直是科学家亟欲待答的问题。陨石撞击地球以及火山频繁活动导致的大量火山灰在大气中布满,导致地球终年不见天日,依赖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进一步造成植食性恐龙失去了主要的食物来源,最终导致食物链最顶端的肉食性恐龙,如暴龙等相继灭绝。在这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