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宠物>>宠物鸟

13种会“唱歌”的鸟:名称、分布、鸣声特点与识别要点

2025-08-25 15:44:41 15

鸟鸣不仅悦耳,也是鸟类沟通的“语言”。多数鸣唱出现在繁殖季与清晨“晨曲”时段,主要功能包括求偶、保卫领地、联络同伴与预警。一般来说,“鸣唱(song)”比“叫声(call)”更长、更有节奏与旋律,多由雄鸟在繁殖季演唱;而叫声更短促,用于联系与警戒。下面为你整理出13种经典“歌手”,附上学名、分布与如何听、怎么看的实用要点。

1.webp


1) 家养金丝雀(Serinus canaria domestica

  • 分布与来源:原产加那利群岛的金丝雀被驯化后广泛饲养,也有野外族群分布于大西洋群岛与伊比利亚西部海岸附近。

  • 外形速记:体型小,雄鸟多为亮黄色或黄绿。

  • 鸣声特点:连续的颤音与啭鸣(trill & warble),层次丰富、音色清亮。换羽期及健康欠佳时会显著减弱或停止。

  • 识别要点:清晨最活跃;鸣声持续时间长、音符密集,是与雀类“啾啾”叫声区分的关键。

2.webp


2) 夜莺(Luscinia megarhynchos

  • 分布:自西欧至西亚、北非,地中海盆地尤常见。

  • 外形速记:棕褐色、外观低调,多隐身于浓密灌丛。

  • 鸣声特点:被誉为“夜曲大师”,音域宽、音色圆润,包含长颤音、哨音与突出的强拍音;夜间与拂晓最动听。

  • 识别要点:先闻其声再寻其影;连续、变化巨大的乐句是标志。

3.webp


3) 红额金翅雀 / 红额锦雀(Carduelis carduelis

  • 分布:欧洲、北非与西亚,在园林、农田与开阔灌丛常见。

  • 外形速记:红脸、黑白头纹,翅膀具醒目的黄色翅斑。

  • 鸣声特点“叮当般”清脆短句与细碎滚奏交替,飞行中边飞边唱尤为常见。

  • 识别要点:飞行呈波浪形,上下起伏时同步发声。

4.webp


4) 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

  • 分布:几乎遍布全球城市与乡镇聚落。

  • 外形速记:雄鸟颊白、喉部黑斑,雌鸟色淡。

  • 鸣声特点:以短促“啾—啾—”联系声为主,繁殖季雄鸟也会在高处重复“串句式”鸣唱。

  • 识别要点:常集群在民居屋檐、电线与灌丛;声纹简单、节律重复。

5.webp


5) 乌鸫 / 黑鸫Turdus merula

  • 分布:欧洲、西亚、北非至部分亚洲城市绿地。

  • 外形速记:雄鸟通体黑、嘴与眼圈橙黄;雌鸟褐色。

  • 鸣声特点长笛般温润圆滑的乐句,结尾常带口哨上扬音;黄昏与清晨最具表现力。

  • 识别要点:常在屋顶、树梢“高歌台”演唱,段落式即兴感强。

6.webp


6) 欧洲知更鸟 / 欧鹟(Erithacus rubecula

  • 分布:几乎遍布全欧至西亚、北非;公园与庭院常客。

  • 外形速记橙红胸极易辨识,体小且尾短。

  • 鸣声特点细腻银亮、带清脆珠玉感的长句;非繁殖季仍会低声吟唱。

  • 识别要点:多在灌丛边缘低位唱,间或落地啄食小型无脊椎动物

7.webp


7) 嘲鸫 / 北方知更鸟(Mimus polyglottos

  • 分布:北美、中美与加勒比。

  • 外形速记:灰背、白腹,翼上白斑明显。

  • 鸣声特点:著名的“模仿秀”,能模仿多种鸟声、昆虫声甚至机械声;常将同一短句连续重复2–3次。

  • 识别要点:栖高枝或建筑物顶部长时间演唱,曲库极大、曲风多变。

8.webp


8) 黄尾黑凤头鹦鹉(Calyptorhynchus funereus

  • 分布:澳大利亚东南部。

  • 外形速记:大型黑色凤头鹦鹉,尾端具显著黄色宽带。

  • 鸣声特点:洪亮、尖锐的嘶吼式鸣叫与长音呼号,穿透力强,常在飞越林冠时回荡。

  • 识别要点:群体活动,取食木本种子与松子;声纹粗犷而非细腻小曲。

9.webp


9) 喜鹊(Pica pica

  • 分布:从北非、欧洲至中亚直至东亚多地。

  • 外形速记:黑白相间,尾最长,具金属绿光泽。

  • 鸣声特点:多为喋喋不休的“喀—喀—喀—”与嘶哑杂音,也能发出较短的鸣唱段落。

  • 识别要点:领地意识强,鸣叫场景多与示警与社交行为相关。

10.webp


10) 布谷鸟 / 欧布谷(Cuculus canorus

  • 分布:欧亚大陆广泛分布,迁徙至非洲越冬。

  • 外形速记:灰色上体、横斑腹部,外形似小鹰。

  • 鸣声特点:雄鸟标志性“cuck-oo(布—谷)”两音反复,节律稳;与雌鸟互动时节奏会加快并混入粗糙杂音。

  • 识别要点:常在开阔林缘鸣唱;繁殖以“巢寄生”著称。

11.webp


11) 画眉 / 歌鸫(Turdus philomelos

  • 分布:欧洲与西亚林地、果园与湿地边缘。

  • 外形速记:褐背、乳白腹面密布深色圆斑。

  • 鸣声特点乐句重复是关键特征——往往将2–4个音型连续重复,再换下一个乐句;整体明亮而富有弹性。

  • 识别要点:冬季地中海沿岸尤为常见;白天也高频率演唱。

12.webp


12) 玫胸厚嘴唐纳雀 / 玫胸拟鹀(Pheucticus ludovicianus

  • 分布:繁殖于美国北部与加拿大,越冬至中美热带。

  • 外形速记:雄鸟黑白对比强烈、胸部大片玫红;雌鸟棕纹。

  • 鸣声特点:雄雌皆会唱,旋律抒情、音符饱满;雄鸟多在树冠高处长时间演唱。

  • 识别要点:迁徙季鸣唱尤活跃;厚实的圆锥喙适合啮裂硬籽。

13.webp


13) 太平洋噪鹃 / 亚洲噪鹃(Eudynamys orientalis

  • 分布:南亚至东南亚、澳大利亚与太平洋部分岛屿。

  • 外形速记:雄鸟通体黑、红眼;雌鸟褐色斑驳。

  • 鸣声特点:雄鸟在繁殖季不断发出上扬的“koo-eeel~”拖长音与一系列穿透性的啼叫,用于宣示领地与求偶。

  • 识别要点:同属“巢寄生”类群,但幼鸟通常不杀宿主雏鸟。

14.webp


拓展:如何更快“听出一只鸟”

  • 时间:清晨与黄昏是演唱高峰;夜莺等“夜唱家”在夜里更活跃。

  • 地点:园林、灌丛边缘、屋顶与树梢是“高歌台”。

  • 结构:留意是否重复乐句(如歌鸫)、是否模仿他种(嘲鸫)、是否固定两音(布谷)。

  • 季节:多数物种在繁殖季(春夏)鸣唱最频繁,换羽或越冬期趋弱。

注:本文介绍的“会唱歌的鸟”中,既有擅长旋律的典型鸣禽(如夜莺、歌鸫),也包含以高亢叫声见长但在行为学上同样具有“鸣唱功能”的物种(如黄尾黑凤头鹦鹉、喜鹊等),便于读者在野外与城市环境中全面识别与欣赏。


参考书目

西班牙鸟类指南,SEO Bird/Life。

编辑团队(2013年12月5日)鸟类鸣叫的奇妙用途。BBC新闻在线杂志:Mundo。

Lindner, L. (1996) 金丝雀:观察与认知。Hispano Europea出版社,第15-23页。

Arnaiz-Villena, A.;Gómez-Prieto P. 和 Ruiz de Valle, V. (2009)。雀类和麻雀的系统地理学。Nova Science出版社,第25-30页。


动物标签: 歌唱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