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有鳞目

香港盲蛇

2022-11-14 12:45:35 71

香港盲蛇的简要介绍

香港盲蛇(学名:Typhlopslazelli)为盲蛇科盲蛇属的爬行动物,又名拉氏盲蛇,是香港的特有种。

4bab72b63bfbd30f1aa5d2e15cdf2076_九雷图片转换器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本种以JamesD.Lazell之名命名,以表现他对香港近郊区爬行动物群落研究的贡献。模式标本在1988年由SandraBrown在薄扶林采集,而副模标本于1992年采自香港大学校园,存于哈佛大学动物比较学博物馆。

人类对于香港盲蛇的习性所知甚少,只曾发现两个个体,模式标本个体发现于落叶堆中。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香港盲蛇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小型蛇类,形似蚯蚓,头小尾短,圆柱形,从头至尾粗细一致。最小种类全长仅95毫米,如小盲蛇(Typhlopsreuter);最大种类为非洲的巨盲蛇(TyphlopsHambo),全长可达775毫米。一般全长150~毫米。仅上颔具齿。口小,位于头端腹面;眼小,不明显,隐于半透明的眼鳞下;背鳞、腹鳞分化不明显,通身被鳞为大小一致的圆鳞。头骨连结牢固,适于掘土穴居。体内有骨片状残余的腰带(后肢附着骨)。

香港盲蛇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香港盲蛇的模式标本个体发现于落叶堆中。或穴居土中,或隐栖于砖石下或缸钵底下,夜晚或雨后至地面活动。食昆虫、虫卵和幼虫,如白蚁、白蚁和幼虫;也吃蚯蚓和多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