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蹄目

印度斑鼷鹿

2022-12-31 18:19:52 57

印度斑鼷鹿的简要介绍

印度斑鼷鹿(学名:Moschiola indica)外文名Indian Chevrotain、Indian Mouse Deer、Indian Mousedeer、Indian Spotted Chevrotain,无亚种,是斑鼷鹿属体型最大的成员。

c2cec3fdfc039245d6887cd18bc7b3c27d1ed31b8fe8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印度斑鼷鹿是一种性格腼腆和神秘的物种,像其他森林中反刍动物一样,除了求偶时,成体通常独居,有时成对出现。该物种主要是黄昏和夜间活动。经常穿过茂密灌木丛的狭窄小径。白天它们会躲在树洞、灌木丛和岩石缝隙中寻求庇护。据报道,它们还能够爬上倾斜的树干,偶尔,也可能会在森林地面的落叶层中休息。只要保持不动,它们斑驳的毛皮就可以起到有效的伪装作用。在感觉到危险时,通常会伫立在原地,只有当危险靠近它们时,才会突然冲进森林灌木丛或一个精心挑选的藏身点。从森林地面上寻找草本植物和灌木以及掉落的果实。以落下的果实为食,也吃植物叶子和嫩芽。

印度斑鼷鹿的天敌是老虎、豹和小型猫科动物、野狗、貂、鹰、猫头鹰、蟒蛇和鳄鱼。

印度斑鼷鹿全年都可繁殖,但在9月至翌年2月(季风季节之后的时期)出生率较高。交配时雌性躺下进行。雌性每个发情周期只会交配一次。妊娠期是154天。每窝产仔数是一个,偶有双胞胎。幼仔出生时平均体重为470克。像其他同属的斑鼷鹿一样,雌性会在分娩后4-6小时内恢复发情。雌性性成熟时间是5-5.5个月。

估计在佩里亚尔老虎保护区(Periyar Tiger Reserve)印度斑鼷鹿的物种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4只。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印度斑鼷鹿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印度斑鼷鹿头体长48-60厘米,肩高25-33厘米,尾长3-6厘米;平均体重为3千克,但据报道最大体重可达5.45千克。是斑鼷鹿属体型最大的成员。该物种前肢较短,后肢较长,有四趾足。背部呈拱形。外貌似鹿而非鹿,无角,吻尖而窄,有大眼睛。鼻孔似裂缝,无颜面腺和足腺,脚长而细,每足具4趾。反刍,胃分3室,第3室退化。
毛皮颜色为背部中等至深褐色,下体苍白。体侧有4-5条浅纵条纹或松散排列的白色斑点。3条白色断裂带纹穿过臀部。单独的斑点图案(偶尔会合并在一起形成短的纵向条纹)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被用于识别远程摄像机图像中的动物。喉下侧有两对横纹,由一条连续的白纹连接,从下颏一直延伸到淡色的腹部。头顶,包括前额和两眼之间的楔形呈深褐色。
所有的斑鼷鹿属物种都具有相对笔直的头骨轴、封闭的眶后杆和没有角或鹿角的头骨特征。上门牙缺失,前臼齿高冠具锐利切迹。雄性的上犬齿发达,被扩大并不断增长,伸于唇外,并不断增长,用于种内争斗。齿式是0/3 1/1 3/3 3/3 = 34。

印度斑鼷鹿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印度斑鼷鹿生活在印度的大部分地区,从最南端的泰米尔纳德邦和喀拉拉邦,向北到至少北纬24°,即曼德拉、霍尚加巴德、帕拉毛和乌代浦尔(拉贾斯坦邦)附近,北纬24°04'。尼泊尔存在不确定性。
栖息在印度和尼泊尔南部的各种森林栖息地,海拔高达1,850米。最常见于热带落叶林,但也见于干燥的荆棘林、半常绿林和潮湿的常绿林。首选靠近水的栖息地,较少的落叶和有竹丛存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