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哺乳>>食肉目

西非海牛

2022-07-16 21:40:33 120

西非海牛的简要介绍

西非海牛(拉丁学名:Trichechus senegalensis,英文名:African manatee),属海牛目海牛科海牛属,分布于非洲西部,从很久以前就是非洲海岸原住民的肉、油脂与民俗疗法耗材的重要来源。

1525929500-38815521.jpg

西非海牛可能是中、西部非洲美人鱼神话的由来,被称为“mami-wata”。西非海牛的生态情形充满神秘性,也许是因应猎捕压力的结果。虽然在各地区的捕猎威胁其生存,但它们大致仍维持以往的分布范围。

西非海牛是上新世时代在南美沿海地区发现的三鳃鳗的后裔。虽然它们倾向于呆在淡水中,但理论认为,通过跨洋洋流,该物种在上新世晚期到达西非。西非海牛的出现被认为是这些洋流和物种移动的结果。西非海牛的祖先传承了有利的迁移和食物特征。西非海牛并不局限于某个地区,也不必只严重依赖一个生态系统来支持。西非海牛的这种进化的多样性可能是其生存的关键属性的一部分。由于它们能够在盐水中生存,它们比其他海牛更具有多样性,尽管它们确实需要获得淡水用于饮用。

2019年6月24日,中国首例雌性西非海牛在珠海诞生。 

西非海牛的数量一直不明,据报告指出它们仍在减少当中。由渔民与当地居民的非正式调查,最密集的族群位于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喀麦隆与加蓬。西非海牛在其所有栖地皆受法律保护,尽管已经被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II中,并且在所有其生存的国家内都受到当地国家法律的保护,但是由于人们的高度贫困化使得在该地区的有效保护变的十分困难,海牛的肉、脂肪都相当值钱,居民仍持续以鱼叉、陷阱、网或钩子猎杀它们,部分地区有挑战法律的情形使得成效不彰。幸运的是,15个国家和3个非政府组织已共同签署一个“海牛保护行动”同意共同努力以保护西非和麦克罗尼西亚群岛中的海牛以及小型鲸类。除此之外,它们也受到栖地破坏的威胁,包含红树林的砍伐与河流的筑坝,水力发电的涡轮机有时会导致它们的死亡。部分国家,包含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与加蓬,已建立海牛保护区。陷于塞内加尔河旁浅沼泽中的海牛皆被救起并送回主要河流。

西非海牛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2]


西非海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西非海牛的外观接近其近亲西印度海牛,体型呈纺锤状,背部宽阔无背鳍,头部比例小。体色灰,皮肤厚而硬,略微粗糙,体毛稀疏。栖息于海岸的个体可能有藤壶附着。眼睛小且略微突出(与西度印度海牛不同,其眼睛较为深陷),没有外耳廓。吻部比西印度海牛肥厚而较短,可能是为了适应摄食浮水、挺水植物与生长于浅滩的植物。前肢外侧有三至四个趾甲残留。仅具臼齿,会不断地更换。
西非海牛为草食性,以多种浮水、半水生与挺水植物以及浅滩植物为食。它们也会食用落至河中的森林果实与人们丢弃的木薯外皮,甚至会入侵稻田。西非海牛不是纯粹的草食性动物,有时会食用渔网中的渔获,也曾有食用双壳贝的报告。旱季被限制在深潭或湖泊时,它们会吃细小的黏土、藻类等以生存。
西非海牛行动缓慢,常常趴在水底一动不动,因此背部很容易长着一些藻类附着物。它们有一半的时间在睡觉,其它时间一般在水深1-2米的浅水区吃草。
西非海牛的游速非常慢,时速为4.8至8千米每小时。但遇到捕食者时,它们的速度可达32千米每小时。
西非海牛每隔20分钟浮到水面呼吸一次,它们之间社交性较强,它们会花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如通过身体接触、声音及气味进行交流。

西非海牛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西非海牛分布于非洲西部海岸和河流水域,从塞内加尔河南部到安哥拉的广萨河一带的河川系统。西非海牛主要栖息于较浅的沿海水域以及淡水河流中(淡水或咸水)。它们喜欢栖息在较浅的河口处以及有大量水草的沼泽地,有研究表明它们会避开咸水。它们的分布受到温度的限制,很少出现在水温18摄氏度以下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