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植物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传统南药的现代药理学再阐释

2025-05-03 21:57:20 17

一、引言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属(Morinda)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是中国南方道地药材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医药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等领域,历代本草均有记载。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与天然药物研究的深入,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论述其植物学特征、生态适应性、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价值,旨在为其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学描述与生态学特征

1. 分类地位与形态学特征

  • 界:植物界 Plantae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目:茜草目 Rubiales

  • 科:茜草科 Rubiaceae

  • 属:巴戟天属 Morinda

  • 种: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该物种为典型的木质藤本,长可达数米。茎具明显纵棱,幼枝被短柔毛。叶对生,纸质或薄革质,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全缘,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顶生聚伞花序,花冠白色,漏斗状,5裂,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下位,2室,花柱分叉。果实为聚合核果,熟时红色。

2. 生境与生态适应性

巴戟天为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湿润林缘植物,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其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但最宜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海拔100–900米的林缘、溪边、灌丛中多见。具明显的地理分化特征,广东、海南出产者药效最佳,属“道地药材”。


三、化学成分

巴戟天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蒽醌类、多糖类、有机酸及挥发油等,其中以环烯醚萜类为主要活性基础。

1. 环烯醚萜类(Iridoids)

已分离出的主要成分包括莫罗苷(morroniside)、逻辑苷(loganin)、奥布酯(asperuloside)等,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

2. 蒽醌类(Anthraquinones)

如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等,具泻下、抗菌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

3. 巴戟天多糖(MOP)

具较强的免疫增强、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其分子量在8.2–28.5 kDa之间,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4. 微量元素与氨基酸

富含锌、锰、钙等微量元素及谷氨酸、精氨酸等生物活性氨基酸,为其生物活性提供协同基础。


四、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巴戟天在多个系统中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1. 补肾壮阳作用

巴戟天可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增强性腺轴活性,改善性功能障碍。其活性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及影响海马cAMP/PKA/CREB信号通路实现。

2. 抗骨质疏松

研究显示巴戟天提取物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通过调控RANKL/OPG通路对骨代谢产生调节作用,具有防治骨质疏松潜力。

3. 神经保护与抗抑郁作用

部分多糖组分具有调节5-HT、DA、NE等中枢神经递质含量,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具有抗抑郁及神经保护效应。

4. 抗炎与抗氧化

环烯醚萜与多糖均表现出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NO与IL-6释放的能力,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实现抗炎效应。


巴戟天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及药理活性对应

成分类别代表化合物主要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简述
环烯醚萜类莫罗苷(Morroniside)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抑制ROS生成、调控NF-κB、MAPK信号通路

逻辑苷(Loganin)补肾壮阳、抗抑郁调节HPG轴及5-HT递质系统
蒽醌类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抗菌、抗肿瘤、调节肠道干扰细胞周期、诱导凋亡
多糖类巴戟天多糖(MOP)免疫增强、抗疲劳、抗氧化提高Th1细胞比例,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挥发油及微量元素含锌、锰、谷氨酸、精氨酸等协同补肾、抗疲劳微量营养调节作用

巴戟天在经典中药复方中的应用举例

方剂名称组成药物(部分)主治病证巴戟天作用
巴戟天汤巴戟天、山药、杜仲、茯苓、制附子等肾阳虚证、阳痿、早泄温补肾阳、强筋壮骨
补肾壮骨片巴戟天、淫羊藿、骨碎补、续断等骨质疏松、腰膝酸软促进成骨、抑破骨、补益肾气
壮骨关节丸巴戟天、狗脊、牛膝、鹿角胶等风湿痹痛、关节肿胀强筋健骨,祛风湿
右归丸熟地、山药、巴戟天、杜仲、枸杞、制附子等肾阳不足、腰膝酸软、畏寒温补肾阳,助阳填精,协助恢复体力与性功能

五、临床应用与方剂配伍

巴戟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代常用于以下疾病治疗:

  • 肾阳虚证:常配伍淫羊藿、仙茅、肉苁蓉等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早泄、不孕不育。

  • 风湿痹症:与独活、桑寄生、川芎等共用,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痠软。

  • 骨质疏松:在现代中药复方如“补肾壮骨片”“壮骨关节丸”中广泛应用。

  • 妇科病:在治疗宫寒性闭经、月经不调方面,常与艾叶、当归配伍。


六、资源保护与发展建议

巴戟天生长周期长,资源多为野生采挖,面临过度采集风险。建议:

  • 建立种质资源圃,选育优良品系;

  • 推广生态栽培与GAP种植技术;

  • 开展药材品质与产地溯源研究;

  • 鼓励多糖、环烯醚萜单体成分的深入药理与临床研究。


七、结语

巴戟天作为传统岭南名药,集优异的药用价值与独特的生态适应于一身。随着现代药学研究的深入,其药理基础与临床应用正逐步被科学验证与拓展。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推动其标准化种植、成分开发与制剂创新,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动物标签: 茜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