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昆虫

昆虫自卫防范的奇招怪式(拟态)

2023-03-20 20:22:52 70

  昆虫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它们还有着千姿百态的体型和稀奇古怪的习性。它们在广阔的自然界求生存,必然要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发生各种利害关系。有的昆虫自身长着与敌搏斗的“武器”,可以保卫自己;也有些昆虫生来就没有这种“武器”,但它们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使自己的体型和体色适应周围的环境,依靠环境的掩护来保存自己。昆虫的适应能力极强,逃跑的本领也极高,它们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维持生存。


  昆虫是自然界生物类群中的一员,这就必然使它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模拟是一种动物摸仿另一种动物的形态,使良己长得和它们相似,从而获得保护自己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免遭天敌的侵害。这是不同种的动物,在自然选择上朝着对自身有利的特性发展时结果。

13.jpg

  拟态的概念是基于这样的设想:某些种类的昆虫对鸟及其他捕食性天敌来说是令其厌恶的,不可口的或不可食的,且这些种类具有醒目的“警告”色让捕食者识别而避开它们;另一些无害而又很可口的昆虫则采用了类似的花纹以获得保护,因为捕食者误以为它们是不可口的种类而离之而去。不可口的蝴蝶被当作“模型”,而可口的种类则被称为“模拟型”。


  很容易想象到,拟态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不断完善,以致于有些时候它们与模型之间是如此地相似,只有通过仔细检查它们的脉序才能区分开来。越与模型相似的拟态越容易被捕者误认为模型,因而也更容易逃避捕食。相反,拟态程度差的蝴蝶将不被误认为模型,因而更容易受到捕食。在这种压力下,拟态差的个体将逐渐被消灭,仅留下那些与模型很相似的类型。拟态常扩展到行为方面,以致于模拟者采用模型种的习性和飞行行为。任何与模型行为不相符的模拟者都将在自然选择的长期过程中被淘汰。只有一些难于下咽的蝴蝶被捕食以后,其余部分的蝴蝶才能幸免。如果蝴蝶种群含有高比例的可食性模拟者,捕食者就有很大的机会捕食它们,因而就不能很快地识别警戒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价值。


  拟态通常可分为两类:1、贝氏拟态:在昆虫的某些科中,有大量不可食的种类充作贝氏拟态的模型。例如,斑蝶科中包括许多难于下咽的种类,因此成为其它科的蝴蝶模拟的经典模型。模型与模拟者必须共存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的栖息地。而且,模型总是应该比模拟者更丰富。这是因为捕食者必须有厌恶的实际经验后才能识别警戒色。换句话说,只有一些难于下咽的昆虫被捕食以后,其余部分的昆虫才能幸免。如果昆虫种群含有高比例的可食性模拟者,捕食者就有很大的机会捕食它们,因而就不能很快地识别警戒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价值。在野外并不发生高比例的模拟者。通常模拟者都极少,很难发现,而模型则可能非常丰富。贝氏拟态中最惊人的一个例子是巴布亚产的兔凤蝶(Papilio laglaizei Depuiset)。这个种的模型不是别的蝴蝶,而是白天活动的一种蛾(Alcidis agarthyrsus)。它们从正面看非常相似,只有从反面看才能区分开来。这种蛾腹部腹面呈鲜艳的桔黄色,而任何凤蝶属的种类都无此特征。兔凤蝶则利用后翅臀褶区的相同颜色的斑来达到这一目的,当其休止时这一部分正好盖在腹部上而形成桔黄色现象。


  非洲凤蝶(Papilio dardanus Brown)具有雌体多型现象,从而呈现出多种有趣的贝氏拟态。其雄蝶很易识别,乳黄色的翅上具有黑色的花纹,后翅各具一枚尾突。在某些分布区(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雌蝶在颜色、花纹及形态方面都与雄蝶非常相似。在其他地区,绝大部分雌蝶后翅无尾突,形态差异悬殊,且大量模拟其他科的不可食种类的形态。已知非洲凤蝶的多型雌体超过100种。贝氏拟态大量出现在凤蝶科中。


  2、缪氏拟态:这个术语用来描述均不可食的不同种具有类似形态的现象。如果发生在同一地区的两种不可食昆虫具有相同的标志或警戒色,那么对两者都有利。很明显只要捕食者误食其中任何一种,即可记住其特有的警戒色而避食这两种昆虫。在一特定地区,在当地所有的捕食种类都记住昆虫的警戒色之前,必然有一些昆虫要成为牺牲品。如果是两种昆虫具有相同的花纹,则每一种失去的个体数大致相等。由捕食选择产生的进化压力将有利于趋同进化,直到它们变得非常相似。当然这个过程将持续很长一个时期。在某些情况下,拟态型开始可能是由于随机变异而产生的,它们能存活下来是因为它们很幸运地类似于其他不可食的种类。没有化石或其他原始型的证据,上述观点是无法证实的。


  理解产生模拟花纹的选择过程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捕食者如何识别警戒色及花纹中那些特征是关键的这一方法来实现。需要研究的是,捕食者识别的是整个翅面的花纹,还是仅象点、带这样的局部特征,或者是某些颜色的并列。


  拟态研究的先驱普尼特指出,既使缪氏拟态中的一种比另一种更丰富,它们仍然从共同的花纹中得到益处,而较稀少的种类则会获得相当大的好处,就象贝氏拟态一样。


  仿竹


  有一种生活在竹林里的昆虫,有着惟妙惟肖地模仿竹枝的体型和竹叶青翠体色的本领,使侵害它们的天敌难以发现。人们给这种昆虫起了个非常形象的名字—竹节虫。

  竹节虫属竹节虫目。仿竹的种类头部几乎与身体等宽,细长而分节明显的身体极似竹枝。前足短小,两对细长的中、后胸足紧贴在身体两侧。前足经常攀附在竹叶的柄基上,后足紧抓竹节。当它在竹枝上停息时,有时将中、后胸足伸展开,不时微微抖动几下,好像竹枝受到了微风的吹拂。竹节虫胸足的腿节与转节之间有缝,通敌易断肢脱落,脱落后仍能再生。竹节虫多为无翅种类或在中胸和后胸的中部有马鞍状翅芽;热带的有翅种类前后翅发达,软。竹节虫为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昆虫,若虫和成虫基本形态、食性和生活环境相似。它一般进行两性生殖,但也常有孤雌生殖的。在进行两性生殖时,雌雄交尾不是雄上雌下,而是雌雄尾部相接,头的方向相反,很像延长的竹枝,这也是跟它们的仿竹拟态相一致的吧!竹节虫还有一手保护自己的本领:只要树枝稍被振动,它便坠落在草丛中;收拢胸足,一动不动地装死,然后伺机偷偷溜之大吉。


  仿叶


  仿叶拟态的昆虫种类很多,其中著名的有竹节虫目,叶虫修科的一些种类,因为它们停息在植物上时很像植物叶片,所以人们通常叫它们叶子虫。叶子虫体扁平,雌虫前翅发达呈叶片状,翅脉明显,很像植物叶片的叶脉,后翅退化;雄虫前翅退化,后翅发达。它们足宽扁,特别是前、中足腿节和胫节呈片状。体色多为绿色或褐色,跟所栖息生活环境中的植物叶片颜色相似,因而不易被天敌动物发现,得以逃避侵害。这类昆虫成虫不善飞翔,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福建和南沙群岛可采集到。

  鳞翅目,蛱蝶科的枯叶蝶和枯叶蛾科的枯叶蛾也是著名的仿叶拟态昆虫。这两类昆虫在仿叶拟态方面的以假乱真术,真达到了绝妙的程度。当它调停息在树枝上时,哪个是虫;哪个是叶,你如不细心观察,确实难以分辨。


  关于枯叶蝶的拟态,曾有人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它:“似叶非叶枯叶蝶,时现时隐飞或歇;后翅尾突如叶柄,并翅藏头酷似叶。色似枯叶纹似脉,巧夺天工堪称绝;翅表闪蓝橙黄带,突然展翅惊飞雀。”

  枯叶蛾是枯黄色或橘黄褐色的,一般多为中等大小的蛾类。当它停息在枯枝上时,翅盖在腹部背上像屋脊一样。前翅顶角尖,好似枯叶的顶尖,自前翅后缘中部有一条纵脉(线)伸向前翅顶角,恰似叶片的主脉。边缘呈锯齿状的后翅,一部分从前翅下方伸出,很像枯叶的边缘。静止时后翅肩角和前线部分突出,形似枯叶状。一对下唇须并列在一起伸向头的前方,活像离开枝条的叶柄。有的枯叶蛾翅面上还生有不同颜色鳞片形成的斑纹,像枯叶上的病斑。

  互仿


  在春夏之际百花争艳的季节,无论是在公园的花坛上,还是在田野的花丛里,你都会看到有很多种昆虫不约而同地聚会到一起,花丛成了它们相互会合的场所。蜜蜂、食蚜蝇和寄蝇是众多互仿中的常客。说来也巧,它们虽然不是同一科中的亲兄弟,但在昆虫大家族里,它们的亲缘关系还不算远哪。它们的体形和大小也差不多,只能算是同族中的小个头吧!体色也非常近似,都是黄褐色,还都属于拟态之列。如果你不仔细观察或对它们的主要特征还没有完全掌握,你可能还区分不出它们谁是谁哩。

  蜜蜂是大家常见的昆虫。它属于膜翅目,蜜蜂科。它的触角呈膝状,口器为嚼吸式,两对膜质翅,由翅钩列将每侧的前后翅连在一起(可别认为它每侧只有一个翅),后足发达为携粉足。食蚜蝇和寄蝇都属双翅目,它们只有一对发达的前翅,后翅变成平衡棒。但食蚜蝇属于食蚜蝇科,翅大,外缘有与边缘平行的横脉,从而使中部的翅脉形成封闭的翅室,这是食蚜蝇的主要特征。寄蝇属于寄蝇科,体较粗壮,全身具毛,粗毛(鬃)较多,特别在腹部有成排而明显的缘鬃、背鬃和端鬃。翅后缘基部有腋瓣。中胸后盾片特别发达,露出在小盾片外,成一圆形突起,从侧面看特别明显。根据这些主要特征也就不难分辨这三种彼此相仿的常客了。

  仿环境

  很多昆虫能巧妙地模拟环境的颜色,减少被人发现的机率。土蝗的颜色象土,竹节虫象枯枝或绿色的叶片,甚至昆虫学家有时也会被骗。“尺蛾黑化”最能说明昆虫的适应性了。工业社会前尺蛾适应于环境的颜色为灰色;而当工业社会到来以后环境污染逐渐加重,尺蛾的身体渐渐变为黑色。你瞧,它多狡滑!


  仿有毒的昆虫

  一些昆虫体内有毒,令捕食性天敌望而生畏而避之。因此,一些无毒的昆虫就会模仿有毒昆虫的外形和行为,从而得到保护。斑蝶大多有毒,所以常成为其它蝴蝶模拟的对象。你看金斑蛱蝶的雌虫与金斑蝶是多么象啊。再看这只透翅蛾,你不会认为是马蜂吧!

动物标签: 昆虫 防御 自卫 拟态 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