鲉褐菖鲉头部背面具棱棘。眼间隔凹深,较窄,为眼径的一半。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上下颌、犁骨及胯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报;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
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大者可达300多毫米。卵胎生。为我国自雷州半岛以东沿海一带习见鱼类。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动物标签: 鲉褐菖鲉
猜你喜欢
在联合国的历史上,至今为止,一共举行过3次海洋法会议。第1次是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次是1960年3月17日至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次从1973年12月3日开始,先后开了11次共15次会议,直至1982年4月30日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
生长着芦苇或大米草、盐蒿等植物的海岸称为芦苇及盐生水草海岸。这些植物的特点是能在咸水中生活、耐盐碱。初春发出新芽,把海岸染成一片翠绿,深秋又渐渐枯黄,为海岸换上金黄色的衣裳。在该类海岸中,芦苇海岸最多见。位于鲁苏交界处的海州湾,南部受泥沙影响,沿岸海区颜色较浅。近海岸芦苇沼泽地芦苇是...
海岸线分为岛屿岸线和大陆岸线两种,但海岸线不是一条线。这句话听起来明显地不合在朝间带,绿色的礁石、清澈的海水,人们忙碌着捕捉海鲜逻辑,但的确是海洋学家的一句口头蝉。海洋与陆地的不断变化十分复杂。我们暂且假定陆地是固定不变的,海洋只有潮汐变化。海水昼夜不停地反复地涨落,海平面与陆地交接线也在不停地...
黑体管鼻海鳝。俗名:马彩鳗。幼鱼前鼻呈管状,随成长管壁呈膜状。上下颌端须分枝并延长。幼鱼体色为黑色,雄鱼为天蓝色;雌性为黄色。体长1.2米。分布地区:南海、台湾沿海及西太平洋。图中是在珊瑚礁中的黑体管鼻海鳝(头和尾)。...
“月有盈亏圆缺”,海有涨潮落潮,大海中的海水每天都按时涨落起伏变化。古时,人们把白天的涨落称为“潮”,夜间的涨落叫做“汐”,合起来叫做“潮汐”。潮汐现象使海面有规律的起伏,就像人们呼吸一样。海水涨起来的时候,只见那水头像骏马一般,从大海的远处奔腾而来,转眼间水满湾畔,惊涛拍岸,发出雷鸣般的轰鸣,...
龙趸和石斑鱼是两种常见的食用鱼类,它们在外貌、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龙趸:龙趸属于鲈形目,是一种深海中的大型鱼类,主要分布在东北亚的近海水域,如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它们通常生活在水深100米到600米的海域中。龙趸的外貌特征包括长而侧扁的身体形态,头部较大,并且背部的颜色多为暗色系,腹部...
中华白海豚别名华白豚、太平洋驼海豚。吻突狭长。背鳍低矮呈三角形,基部长,梢端钝。鳍肢短宽。尾鳍后缘凹进,缺刻深,缺刻处尾叶重叠,左叶压住右叶,或右叶在上左叶在下,为本种重要特征之一。体色因地区和年龄变异较大,幼体灰白色,成体全身乳白色,头部、体侧、鳍肢及尾鳍散布灰色斑点。上下颌每侧有齿32...
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东面以日本三大岛(九州、本州和北海道)为界;西和西南面濒临朝鲜;北和西北面与苏联相邻。东北部有宗谷海峡与鄂霍次克海相通;经本州与北海道之间的津轻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南部,经朝鲜海峡与黄海、东海相通。日本海的总面积为97.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752米,容积为171.3万立方公里。日本海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