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纹蝴蝶鱼体侧扁而高。吻较短。体被弱栉鳞,侧线不完全。头部有l黑色横带,沿体侧有多条褐色纵条纹,条纹后部常多有分叉,背鳍和臀鳍鳍条部边缘黑色。
生活于珊瑚礁盘中。体长130~150毫米,较常见。
广泛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区。我国见于南海。
动物标签: 叉纹蝴蝶鱼
猜你喜欢
更大就更有优势,至少在古代海洋是这样的。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校区的Marc Laflamme教授解释了为何古代生物会倾向于大型化,对早期多细胞生物而言,尺寸真的就是巨大优势。为了将NASA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应用于地球原始生命起源上,研究团队利用了一种被称为“canopy flow”的模型来重建5.8亿年前的深海洋流。3D模型帮助...
水母,作为海洋中的神秘生物,以其独特的外形和生物学特性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它们不仅是大自然中的奇观,很多水母还具备强大的毒性,成为海洋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10种最酷的水母,看看它们如何生存、捕猎、发光,以及它们的毒性特点。目录花椰菜水母:大自然的“菜花”红树果冻水母:方形身躯的...
海牛目(Sirenia)是海洋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一个独特目,目前全世界仅存 4 种现生物种。它们的名字来源于古代神话中的“美人鱼”,因为人们远距离观察母海牛哺乳幼崽时,常误以为是人形的美人鱼。然而,所谓的美人鱼其实从未存在过,这个传说正是源于古代航海者对海牛的误解。如今,海牛目只剩下两个现存的科:儒艮科(Dugo...
大蓝环章鱼(学名:Hapalochlaena lunulata)是蓝环章鱼属的一种章鱼。它虽然叫做“大”蓝环章鱼,但实际上体型并不大,加上触手也不超过10厘米,重80克左右。它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身体上的蓝环(直径7至8毫米)比同属的章鱼大。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身上带有足以杀死人类的剧毒。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软体...
江河挟带大量陆地物质经河口注入海洋。随河水进入海洋的陆地物质主要是泥沙,世界各地河流每年携带入海的泥沙有170亿吨。除了泥沙外,还有溶解物质,每年入海也有45亿吨之多。这些溶解物质作为海洋生物的营养成分促进海洋生物生长。海洋生物死去的介壳和骨骼,也和泥沙一样成为沉积物,参加海岸的塑造工作。这是长江口及...
距今约32亿年前,在原始海洋里,已经出现了细菌和简单藻类的单细胞生物。如至今还广泛生活的蓝藻,仍然保留着当初那种原核生物状态。古代海洋动植物群落蓝藻的出现,几乎是一件和生命出现同等重要的大事。因为它居然能够吸收阳光,利用太阳能把溶解在海水里的化学物质变成食物。换句话说,蓝藻的细胞里含有叶绿...
海蛇是一类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后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的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小海蛇体长半米,大海蛇可达3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
斑胡椒鲷俗名:蝶石鲈。背鳍鳍棘与鳍条间具深凹刻。幼鱼和成鱼体色不同,成鱼的头、体具白底褐色斑点。体长60厘米。主要分布于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及台湾海域,太平洋中、西部热带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