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是动物王国中非常特别的一类,经常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原因有两个:
它们的外表和孩子们日常熟悉的哺乳动物(猫、狗)或鸟类非常不同,显得“奇怪”而神秘。
有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至今仍令人着迷,那就是体型庞大的恐龙。虽然它们早已消失,但仍然是孩子们心中最酷的“史前巨兽”。
那么,究竟什么是爬行动物?它们和其他动物有何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
皮肤特征
繁殖方式
所有爬行动物都通过产卵繁殖。
与两栖动物不同的是,爬行动物的卵外有坚硬的壳,这能保持内部的水分,使胚胎能够在陆地上顺利发育。
此外,爬行动物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这一点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同。
适应环境
鳞片和坚硬的卵壳让爬行动物能生活在更干燥的环境里。
它们体型和形态多样,有些适合在水里生活(如鳄鱼、海龟),有些则在沙漠、森林或草原中生存。
科学家们认为,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 3.02亿年前的石炭纪晚期。
证据来自北美发现的一种化石小蜥蜴——Petrolacosaurus,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爬行动物。
它外形类似现代蜥蜴,身体细长,长约40厘米。
它代表了从古代两栖动物向真正爬行动物转变的关键节点。
这意味着,今天我们看到的乌龟、鳄鱼、蜥蜴、蛇,甚至已经灭绝的恐龙,都可以追溯到这个“始祖”。
答案是肯定的:恐龙就是爬行动物的一类。
它们生活在地球的 中生代(2.51亿年前—6500万年前)。
大约在 650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场大灭绝,恐龙几乎全部消失。
科学界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 小行星撞击地球:
撞击产生大量尘埃进入大气层,遮挡了阳光。
地球温度骤降,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食草动物逐渐饿死,进而导致食肉动物也相继灭绝。
最终引发了史无前例的生态链崩塌。
这次大灭绝不仅波及恐龙,也让许多其他动植物物种一同消失。
爬行动物特征:鳞片皮肤、坚硬卵壳、体内受精、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演化历史:约3亿年前由两栖动物演化而来。
恐龙地位:恐龙确实属于爬行动物,只是它们已在6500万年前灭绝。
通过了解这些特征,孩子们就能轻松区分什么是爬行动物,以及它们与其他动物(比如鸟类或哺乳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标签: 爬行动物